•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西峰
文化大院里的“老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通讯员 殷静 豆苗)提起西峰文化大院,当地很多人都会提到一个人,一个78岁的老人,他叫文存科。

文存科,西峰区北门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一身素衣下,藏着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喜欢摆弄各种老物件。而文化大院,就是文存科为这些老物件打造的安身之所。

文存科的文化大院,似他本人,外在朴实而内在丰富。走进大院,到处弥漫着古朴的气息。大院左边的厂房,摆放着一些具有年代感的物件,厂房隔壁是他每天工作的“车间”,不大但器具齐全。大院的上房里,摆放着他制作的推车、花轿、板凳等木制物件。

每天早晨,文存科在打开文化大院的大门的那一刻,也就开启了他一天的忙碌生活。清扫、抹尘,摆弄一番老物件,动手做一做新木活。无论洒满阳光,还是挂满星辰,这大院里,角角落落都布满了他的脚印。

“我从18岁开始学做木活,每天挣一块五,养活一家人。”文存科说,1975年以后他开始搞建筑、领工队、带学徒、管生产和技术。在困难生活里打拼的他,对木匠活产生了浓厚情趣。他学手艺不单是为了养活家人,更是“心生欢喜,感觉做不够。”

70年代,有手艺的文存科,可是十里八乡的风云人物。他那贴满墙的荣誉,和一件一件亲手雕琢的物件,见证了大半个世纪,他在静好岁月里用勤劳给予时光最美的答案与馈赠。

2000年,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文存科便不在外面干活了。闲暇之余,自己编写诗歌、练练书法,收藏各种老物件。日积月累,久久为功,文化大院就此创办。文化大院特有的陇东风情,吸引了众多组织或个人前来搞文化活动和参观交流。

步入古稀之年的文存科,越来越怀念年轻时期的那段奋斗岁月,更怀念自己养家糊口的老手艺。2021年,他重拾沉寂多年的老工具,在文化大院里,干起了木匠活。

“做了一辈子,什么图啊,设计啊,都在我脑子里。”文存科笑着说,人老了,不管有没有本事,能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坚持去做,就强地很。

文存科,一人,一锯、一尺、一线、一木,在光阴里拉锯锤凿,往复不休,成就美具。他说:“过了80岁,我也要继续把我喜欢的木活做下去。”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