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时评
【暖评】赵建军 | 寒露时节洞见自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间忽晚,山河已秋。在匆匆忙忙中我们走进了斑斓落木、天冷夜长的寒露时节,“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一个重要时令。古语有言:“寒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时光走笔,岁月成章。作为党的干部,当从“寒露三候”中躬身反思,积极转变心态、姿态和境态,洞见不一样的自己。

文欣 摄

在“鸿雁来,和鸣归”中学会转变心态,不忧郁,不气馁,洞见不一样的自己。深秋之时,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秋燥明显,大地尽显一片“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意肃杀景象。站在寒露时节的尾声里,惯看万山红遍,高爽天蓝,感受春华秋实,四季轮转,在飞驰的岁月中,感觉人生就像陀螺,一年二十四节气抽得团团转,时间如过眼烟云,瞬间溜走,使人常常感到惶恐郁闷,时间都去哪儿了,岁月在悄无声息中划过时空,带着遗憾,带着忙乱……我们作为普通人,在这悲秋里难免倍感忧郁与气馁,此刻当及时转变心态,不如忙里偷闲呼朋唤友,登高临远,多看看“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别样风景,享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悠然陶醉,调适心情,克服忧郁,启迪人生,成就自己。老子说:“大道至简,繁在人心。”抑或下班回家,在繁星漫天的秋夜,静静的捧一本书,读书的过程就是在与大师谈话、交流、沟通的过程,读书能使人的眼界、心情开阔,精神得到慰藉,思想得到升华,让人的内心多一些从容快乐,少一些浅薄无知,摆脱险隘的痛苦与烦恼。人若内心丰盈坚定,安静澄澈,便能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和躁动,使自己的人生安然灿烂。

文欣 摄

在“雀入海,蛤贴岸”中学会转变姿态,不哀怨,不自恋,洞见不一样的自己。寒露时节,白云红叶、清风露冷、四野萧瑟、雨霏渐微,草木收拢了旺盛的喧嚣,大地的盛装正在剥去,走向成熟的宁静。一如青年人怀抱志向想干一番大事业,但长期高强度“投入”又低成就的“秋收”消磨了意志,逐渐“卷不起来”,又因想立住“努力人设”而“躺不下来”,在矛盾中逐渐丧失斗志与初心。莫言在《蛙》中写道:“不遭苦难,如何修成正果;不经苦难,如何顿悟人生。”成长的过程就像打铁,少了一锤,最后的成色就会差很多。青年干部当学会及时转变姿态,应深知“经事长志,历事成人”的道理。也许奋斗的青春才能剪出蓝天。一九二五年深秋,三十二岁的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他面对秋天的橘子洲,写下《沁园春∙长沙》经典名篇,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的壮志豪情。生活其实就是在死磕中缓慢前行,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很多可悲之事,但没有熬不过的凛冬,也没有等不到的春天。此时此刻,但愿广大农人都能在“丰收季”收获满满的幸福和喜悦,也愿每一个你我不负韶光,勤奋耕耘、历尽风霜后身披铠甲,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文欣 摄

在“霜打枝,露缀瓣”中学会转变境态,不沉溺,不萎靡,洞见不一样的自己。寒露过后,气温更低、昼夜温差进一步增大,树叶枯黄凋落满地,空气中便透着深秋的寒意,露水也从晶莹剔透的露气转化为寒冷欲凝的露珠,让人们感受到寒意来袭的初意,天地万物都在为经历漫长的冬天而作准备。犹如人生中年,面对眼前生命轮转、四时变迁,身处瞬息万变、萦绕纷繁的环境,惊觉最好的青春年华即将逝去,前途迷茫,满眼空寂,让人心生不安和无奈。此时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境,平静地对待生活的起伏,接受并适应改变,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继续筑梦前行。也许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人生字典里才没有“悲秋”二字,唐代刘禹锡在人生最低谷写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千古名句,他半生坎坷,屡遭贬谪却从不沉溺萎靡,反而豁达乐观,被尊称为“诗豪”。其实,岁月会因寒露而清澈,不会因为白雪而凝结,心灵会随风霜而激活,不会因为冰凉而泯灭。人的生命之美就在于经历,风雨中,别说生活举步维艰,霜露间,也别怨生命的路途坎坷无边,只有你跨过沟壑,走过荆棘坎坷,才能让生命春暖花开,绽放精彩,绚烂人生,洞见不一样的自己。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