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水墨书写岛西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华忠

         阮江华

  夜深人静,看着画案上几十帧张华忠的山水画照,我的心便随着窗外的凉风渐渐舒坦起来。这“舒”似乎来自岛西山漳的清新绿风,这“坦”又似乎来自画家多年来对艺术追索的方正之气。

  张华忠是与我交往甚密的画家之一,对于他的画,我很早以前已有一些了解。上世纪80年代,我们经常在海南省五指山地区参加美术创作活动。那时,他主要研究工笔年画,严谨细腻的画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有些画作还参加了广东省以及全国美展。

  近年来,美术事业向产业化发展,许多画家为顺应新形势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绘画领域,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在书画市场打拼,寻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境下,张华忠依然守在岛西这片热土上,潜心于中国山水画笔墨研究,尤其在色彩使用上于南国山木试验中颇有心得,也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到后来,我们携作品一同前往苏州参加中国美协胥口展览中心主办的海南省著名画家邀请展,使我对他的山水画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海南岛地区地处中国南疆,由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各种热带森林植物竞相生发,形成岛内独特的生态链带,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此外,海南省近年来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使美丽的海南自然风光增添了许多丰富的人文内涵。作为海南画风群体画家之一的张华忠,以其风格独特、色彩艳丽、水墨苍劲的笔墨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幕幕海南岛西部热带自然景观:深山老岭的江边黎村生态植物,一望无际的昌化江畔农耕人家,空旷幽远的南海渔港丰收渔船,那山、那树、那屋、那水、那船……在画家笔下深厚润泽、灵秀明丽。

  张华忠的岛西系列山水画与他所生活的地域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五峰如指翠相连”“椰风海韵醉游人”,这里有郁郁葱葱的青山、湛蓝清澈的海水、洁白如玉的沙滩、摇曳多姿的椰林等。生于斯长于斯的张华忠,数十年得岭南艺术熏陶,长期坚持观察写生,寻找笔墨与表现对象的契合,不断借助岛西景物意蕴来抒发自己性灵的感受。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熏染,开拓了他的视野与心胸。有了生活的积累,张华忠大胆将北派用笔劲健的画法运用到表现海南的山木上。这既是一种尝试,又是一种开拓。因为海南的森林茂密,如不加以概括、提炼,就很难勾出丰富的层次。他那顿挫有序、节奏明朗的笔法,让人顿时感受到海南山水的鲜明特征。如《翠染黎家》《春山郁秀》《绿野家园》等。他笔下的树木,大都使用双勾画法;在空间处理上,采用“李家”衬托法,以暗显明、以墨反白;在设色方面,融入岭南画派之法,同时,在保留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又发挥了“青绿山水”的优点。即便是山石、渔船、房屋都呈现出自发特定的符号,而山韵气象、景外之景的情感和心绪的抒发都蕴含着画家的主观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山水画创作中,用岛西风物赋予的情感,将潜意识的想象和恬静的心境合化,默默守望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不断追求思想与意境的和谐。其实,这种中国山水画中的美学品格,恰恰是一个从事中国画创作者所应具备的风范。中国画笔墨精神提倡的内涵就是:我即自然,自然即我。当然,在今天的中国山水画中,如何用恰当的笔墨将海南自然风光表现成一种模式,并恒定它的地位,是我们海南中国画家永远探索的课题。毕竟海南山水画创作自古以来就没有前人留下的范本。路虽艰辛,但华忠兄依然踌躇满志,我愿他行走在这条路上。

  夜深了,不是很快能要见到明丽的天吗!

  (作者为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张华忠,海南省东方市人。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86级中国画本科班。1998年,进修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南省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海南省工笔画研究会会长、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海南省书画院画师,高级美术师,海南省民族画院副院长。

  其作品分别入选纪念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第8届全国美展、全国第9次新人新作展、中华民族书画艺术展、世界华人书画作品展、全国第5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第8届、第13届全国群星奖优秀作品展。多幅作品被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艺术机构收藏;作品获海南省优秀精神产品奖2次,获海南省美展一等奖8次,获国家级各项奖多次。作品在20多家国家级报刊、画刊上发表,出版有《张华忠作品集》《张华忠中国画作品集》。

编辑:孙逸凡责任编辑:孙逸凡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