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田利荣先生书法作品微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田利荣,男,甘肃省庆城县人,生于1978年8月。现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篆隶求真趣 书法寄高情

  ——田利荣先生书法艺术探微

  文/严克江

  毫不夸张地说,庆城书家田利荣先生是近几年在甘肃书坛杀出的一匹黑马。从走进大家视野的那一刻,似乎就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势头。凭借其高古、雅正一路风格的书法作品频频入展全国及省市各大展览,且能在浩瀚如云的参展来稿中脱颖而出,摘得大奖,实属不易。今抽时间悉心拜读了先生近期书作,聊以文字记录我对先生书法艺术的一点浅薄认知。

  田利荣先生是一个有全面修为的书家。他的书法创作可谓诸体皆擅,窃以为他的楷书和篆隶更为精彩。先生书法的突出特点就是以法为宗,以韵取胜,中锋为主,正侧兼施;转换自然,行笔流畅;结体正中求奇,奇里取正;墨色枯湿浓淡,随心所欲,浑然天成。观其书作,不难发现他在艺术学习上师古而不泥古的痕迹。楷书以唐楷为基,加以魏碑的趣味,突出字内与字外空间的变化和各部分之间矛盾冲突的对立和统一,实现趣味与法度的融合;隶书以汉隶为根基,加以清隶的笔墨趣味,实现整饬与变化,古朴与现代的结合,使隶书表现出了一定的古代味道与现代气息。厚重中蕴含灵动,灵动中包含汉碑的大气象。同时,隶书中大量使用绞裏等篆籀笔法,使隶书的线条更加朴茂、古朴。整体章法处理上强化各种对比关系的建立与和解,使作品整体上更加和谐。

  若以人品论,其人亦谦慎好学,有儒者之风度;若以书品论,其字足具先秦之高古;汉魏之深奥,时而典雅俊秀、文质彬彬;时而诡异乖张、萧散多变,儒者、隐士之风跃然纸上。此绝非妄语,至少我如是观也!

  先生隶书创作始终在汲取传统隶书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不拘泥于一碑一帖,一点一画,多方取法,唯我所用。扎实的基本功、结实的传统基础决定了创作质量。对于书法来讲,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笔墨技法,还需要博观约取。隶书的母体是篆书,所以在平时隶书学习当中更注重对篆书的临习,有意增加对隶书给养,努力使自己隶书线质更丰富些,内涵多一些。除此之外,还需认知隶法源于篆法,通篆法更需通六书,否则以楷入隶会缪误百出。唐孙过庭云“篆尚婉而通”,可谓篆书用笔的深刻揭示。然而,篆书仅仅做到了“圆”和“流畅”是不够的。清刘熙载对此作了补充:“篆之取尚,莫过于筋,然筋患其弛,亦患其急。”可见,婉而愈劲,通而愈节,不急不弛,才能恰到好处。这就是说写篆书既要圆转自如,又能柔中有刚,做到“柔”与“刚”的有机统一。先生通过篆书的笔意写隶书,更能体现隶书的古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将所学的碑帖和自身的学养结合,表达出所要崇尚的上古气息和精神内涵,还要赋予它情感,在情感基础上驾驭技巧,赋予书法作品生命力。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书法讲究性情,而性情既是书法点画、笔墨的审美内涵,也是书法的审美特征。由于点画、笔墨在结字上的多变特性,使书法的点画、笔墨具有不同的性情效应,并通过书家的知觉,感受和想象而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特质。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对点画、笔墨形质的敏锐感受,是很难做点画、笔墨传情达意的。田利荣先生的书法作品在谨守法度的基础上,更注重点画、笔墨性情的表达。通过点画、笔墨性情的表达体现了一种盎然的古典情怀和闲适高雅的人文气质,使其书作中情趣与书法笔墨、点画构成奇妙的内在呼应,此即《书谱》“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者也。

  王国维先生在《待时轩仿古玺印谱序》中指出:一艺之微,风俗盛衰见焉,今之攻艺者,其心偷,其力弱,其气虚怯而不定,其为人也多而其自为也少,厌常而好奇,师心而不说学,其去艺术远也。此则王先生语录,对于时风浮燥而从艺者受时风的侵染或遗害的剖析,可谓一针见血,点击要害。相反,利荣先生在潜心传统纵向深入研究的同时,也不会忘记对时风横向的分析把握。潜心创作的《“展览对当代书法展的影响及意义”讨论稿》、《谈“华山碑”的艺术特色及笔法》、《“抄书之风”何时休》和随笔《“黑白”是一种境界》等篇什先后在书画专业刊物《书法导报》上发表。用心的耕耘就会有满意的收获,这种收获的本身就是一份不可用文字叙述的自我完善、提升和愉悦。

  陆九渊说:“道外无事,事外无道。”在书坛一片跟风的热潮中,先生拥有一种闲远之心,消散之情,他保持了一种精神的独立。真正写字就是求境求静,为自己求道求明。先生书作中的“静”,清静无谧,清静景深。在这种“静”中,你足足能够看到他的法、他的情、他的爱和他的真。

  先生亦我之挚友,虽相聚不多,然情谊不浅。读他的文,看他的字,便是与先生最好的交流。在艺术道路上,先生是一个唯美派,亦是一个苦行者和善于思考的人。关于他的书作,我不想也不可能逐一的评点,好在他的书作本身可以说明一切。

  最后,说一句老话:不处下流,自然上达。非欲于道,而道自归之,成者自成也。希望先后今后能创作出更多的经典佳作来,我们期待着!

  先生嘱我作文,我真不知还能说些什么,不是吗?

 

编辑:孙雅茹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