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镜头下的冬日北石窟寺
作者: 张铁梁 来源: 甘肃日报 发布时间: 2018-02-07 15:19:16
一键分享到:

    原标题:【陇原古迹影像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开凿于公元509年,距今1509年。

    222号窟开凿于盛唐,是典型的“贞观样式”,塑像轩昂大气。

    165号窟中的乘象普贤菩萨和阿修罗天单体造像是国内最大的单体造像。

    222号窟中的阿修罗三头四臂托住日月造像,在石窟中极为罕见。

    窟内分层密集的小佛龛,每个龛内造像为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是典型的“贞观样式”。

    时值冬日,一些旅游团体慕名而来,踏雪寻访北石窟寺。

    1988年1月13日,北石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5号窟是北石窟寺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洞窟。

    近期,北石窟寺正在进行部分修缮加固。

    窟外的小龛子,是当年百姓所为,表达了百姓的美好意愿。

    北石窟寺位于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的覆钟山下。

    雪后的北石窟寺,愈显得宁静、素雅。据敦煌研究院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吴正科介绍,该寺开凿于公元509年,即北魏宣武永平二年,距今有1509年的历史,相传为当时的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兴建。

    北石窟寺与我省平凉市泾川县南石窟寺同时代开凿,南北互映,直线相距为4.5公里,所以被称为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建于北魏,兴至唐宋,废弃于清末。1988年1月13日,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有大小窟龛308个,石雕造像2126尊,分布在长120米、高20米的覆钟山崖壁上。

    目前,北石窟寺对外开放的主要有165号窟、222号窟和240号窟三个洞窟。

    165号窟是奚康生主持开凿的七佛窟。窟高14.6米,南北宽21.7米,进深15.7米。内造七佛(均高8米),夹侍十四菩萨(均高4米),窟门内两侧雕交脚弥勒(高5.8米)、乘象普贤菩萨(高3.5米)和阿修罗天。造像均褒衣博带、秀骨清像。窟门外两侧各雕一力士。此窟共有大型石雕造像23身,四壁还有千佛、飞天、乐人、佛传及佛本生故事浮雕造像110余身,是北石窟寺窟群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和最有价值的洞窟。

    222号窟开凿于盛唐,覆斗式顶,窟高6米,宽6.3米、深5.3米。窟内正壁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佛高4.3米,磨光扁圆肉髻,面相方圆,细眉大眼,善跏趺坐于方台上。南北两壁上下四层,开64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是典型的“贞观样式”。

    240号窟是北石窟寺北周时期的代表洞窟。其三佛造像和菩萨的风姿,既继承了北魏以来秀骨清像的余韵,又是隋唐丰满富丽风格的先声,是北石窟寺佛教艺术从北魏向隋唐过渡转折阶段的造型风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作为陇东规模最大的古代佛教石窟群,北石窟寺不仅是古代佛教文化艺术的遗存,也是一处内涵丰富的人文景区,景区风景优美,四季景致各异。

    庆阳北石窟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及精湛的艺术价值,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黄河炳灵寺石窟并称为我省“四大名窟”。

责任编辑: 姜大捷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庆阳网”“来源:陇东报”或带有“陇东报”“掌中庆阳”“庆阳网”讯头、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摄影、视频等新闻作品以及文创产品、文艺作品,版权均为陇东报社所有。未经陇东报社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媒体、个人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陇东报社版权所有的原创作品。已经陇东报社书面授权的,在转载、下载使用原创作品时,必须明确注明作品刊发媒体、作者、时间等完整信息来源。否则,陇东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