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行走是精神的壮健 ——读杨海蒂《走在天地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走在天地间》是杨海蒂刚柔并济的书写。时而笔力雄健,如海浪呼啸、急起急落;如飞湍瀑流,遮天蔽日。时而节奏舒缓,如溪水流淌、淙淙有声,如春风怡荡,款款情深。不管雄健还是舒缓,时常有别样情丝夹杂其中,有时风趣,有时洒脱,有时淘气。让人在壮丽山河、恢宏历史的行走中得到回返现实的机会,跌宕起伏之余得以如履平地,可谓张弛有度。

被瑰丽的自然与浩荡的历史所震撼,折服于伟人散发出的耀眼光芒,这是多数人常可拥有的体会。杨海蒂亦不例外。许多人于此止步,未能更深一层、更进一步,不免让人遗憾。在杨海蒂这里,突围之后的行走,并不是完全与日常、平凡的隔绝,而是通过新的方式实现另一种平凡与普通。基于此,突围之后的行走才能与行走之后的回归实现精神追求上的对接与吻合。

地方如人,看风景的心才会是柔软的。地方如人,人会哭会笑会闹会跳,地方就不是固化的,是流动的、荡漾的、跳跃的。亦或者说,每一个地方最令人流连忘返的,绝不仅仅是山川原野,而是跟人有关的古迹、传说、风俗。若无人之生命力参与其中,何来名胜?若无前贤功绩留下的大地回音,何来古迹?若无一个个微弱的个体的有力支撑,何来波澜壮阔的宏大历史?宏大的历史是显性的,喑哑单薄的个体是隐性的。杨海蒂不被表象所迷惑,不是一味自下而上的仰望、从低到高的崇敬,能够看到隐性个体中的血肉清晰、悲喜歌哭,靠的是情怀。

于天地间行走,众人读的是绝美的山川地理,杨海蒂也读。如若不读,则脚踩浮云、失了依傍。但是她没有满足于此。行走壮丽河山,步履遍及四方,有情怀的人留下的绝不仅仅是背影,背影容易被漫无边际的黑夜吞没。背影空有其身,叩问关乎心灵。是的,她的行走是源于心灵的叩问,是叩问之后的谛听。她不被山河之壮美瑰丽、历史之壮阔恢宏、风俗之温热通俗所局限,她看见的听见的是个体的声音。

杨海蒂的书写不是悲悯,近似悲悯。是每到陌生之地对同个时空的陌生人的善意,是后来人对古人穿过时空阻隔的体贴。她的行走是寻找,是个体与个体的相互依偎,同温同感的互相慰藉。在杨海蒂眼里,黔东南最美丽的不是青山含黛、锦绣楼台、奇异树木、烂漫山花,而是大利寨子里此起彼伏的捣衣声、是小孩嬉戏追逐的欢笑声、是侗族少女缓步走过的袅袅婷婷与顾盼有情。静好的岁月、淳朴的民风、孩童的纯真、荡漾着青春之美的人儿,让行走至此的她不得不放缓脚步、压低声音,否则便是唐突与冒犯。

走在天地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与漫长的历史之河相比,生命是短暂的;与气势雄浑的自然伟力相比,人力是微弱的。由此观之,芸芸众生皆如草芥一般。与此同时,人应该看到自己身上的血与肉、光和热、力量与思想。在广袤天地间的某一个特殊角落,生命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自有其来路与去处,自有其踏足人间的必然理由。《走在天地间》便是杨海蒂的自知之明。她的行走是敞开心胸的接纳与吸收,是寻找之后的叩问与谛听,是永不止息的生命拔节。用心行走过的人,精神的走廊不会逼仄、精神的天空不会灰暗。

说到底,天地间最美的风景是人。对杨海蒂来讲,是如此;对读者如我来说,亦是如此。读《走在天地间》,追随她的步伐行走四方,一个女子在行走中的汲取、于写作中的精神壮健,是我不忍错过、不能错过的风景。唯有人,才能真正打动人。抑或者说,这才是我喜欢这部散文集的最大理由。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