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绿色庆阳•美丽家园】以“绿”生“金”——庆阳市加强生态建设助力脱贫攻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正宁县周家镇大璋村万亩生态造林示范片带

庆阳网讯(记者 郑朝静 )初夏的庆阳大地,草木葱茏,山青水绿。放眼望去,山顶沟壑青翠欲滴、碧绿养眼;大大小小的种植基地里,各类植物生机勃勃,农民穿梭其中辛勤劳作。

如何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群众口袋里的“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脱贫攻坚行动,通过生态扶贫,群众依托当地生态条件,走出一条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双赢”的路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庆阳的植被覆盖率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农业效益不断提升,农民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以“绿”生“金”,脱贫奔小康。


植树添绿守住“无价宝”


站在正宁县周家镇大璋村万亩生态造林示范片带上远眺,满山皆绿。57岁的生态护林员薛小运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上,眼睛不停地在树林里扫视。

薛小运是正宁县周家镇大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他成为当地的生态护林员,这个岗位每年可以给他带来8000元的工资收入。

薛小运心里有一本账——以前只靠种地,一年收入也就1万元左右。近两年,除了种地,退耕还林的奖补资金,再加上生态护林员的工资,一年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2019年,薛小运顺利脱了贫。今年,他在自家8亩地里种上了中药材,“日子会越来越好”。

护林员薛小运巡视树林


记者了解到,周家镇大璋村生态造林工程依托植被恢复造林、公益林补植等项目,涉及大璋、周家、梁家3个行政村,目前已完成工程主体建设任务,营造人工林10700亩。

“当护林员不只是多了一份收入,更多了一份责任。”薛小运笑着说,“以前山上光秃秃的,现在栽植的油松、国槐等苗木基本上都活了,山绿了,环境越来越漂亮了。”

近年来,我市将林业产业纳入林业改革发展大局,以“大地增绿、职工增收、农民致富”为目标,大力发展以经济林果和林下经济为主的林业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同发展。

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大坪组的经济林


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大坪组的经济林培育工程是西峰区林草局今年实施的有效提高群众收入的帮扶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0万元,占地500亩,栽植红娘子杏、云杉、国槐、皂角树等经济苗木5.5万棵。预计明年红娘子杏树就可挂果,届时不仅能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也能极大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华池县元城镇白掌苗林产业示范点


华池县元城镇白掌苗林产业示范点集中连片建设面积达8500亩,以培育8250亩油松大苗为主,示范种植苹果150亩、核桃70亩、银杏10亩、葡萄20亩。同时成立苗林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0亩,示范推广林经间作700亩、林药间作300亩,通过林果结合、林下间作,目前示范点建设已初见成效,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3年,我市启动实施了“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规划每年利用宜林荒山造林100万亩,到2020年累计造林700万亩。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造林620万亩,全部成林后森林覆盖率可提高7.62个百分点以上。农户每年通过销售苗木、参与造林管护等,实现劳务收入3亿元以上。


生态产业结出“幸福果”

5月22日,华池县五蛟镇刘家湾村,工人正忙着在金银花地里除草


5月22日,记者走进华池县五蛟镇刘家湾村,公路旁边的一片田地里,十几名工人正忙着在金银花地里除草,刘家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丽就是其中一个。

王丽告诉记者,自从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成立后,打工的活就没缺过,村里的妇女、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我家的6亩地流转给了公司,每年年底享受分红,我每天还可以来公司打工,日工资100元。不仅赚了钱,还能照顾家里,生活比以前幸福多了。”王丽说。

中医中药产业是2020年全市推进发展的十大生态产业之一。为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华池县出台了各类奖补政策,引进建办盘龙、银旺、恒烽3家中药材企业,建立合作社112个,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山庄乡山庄村、五蛟镇刘家湾村、怀安乡怀安村建立中药材新技术创新示范与标准化示范园各1处,辐射带动全县15个乡镇96个村15000户种植黄芪、板蓝根、柴胡、黄芩、党参、苦参、桔梗等中药材10万亩,户均实现增收6000元以上。

航拍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药材种植基地


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还坚持以中药材参与经济林建设,在绿化荒山的同时为广大群众种下不断生长的“金山银山”,在五蛟镇蒋塬村及刘家湾村建立金银花与油松、山杏间作林一万余亩,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如今,在全市,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发展生态产业,推动村庄“绿色蝶变”。

西峰区什社乡庆丰村三姓林果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作物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点,利用树枝、尾菜、禽畜粪便等生物原料制作有机肥,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温泉镇秀湖山庄生态养殖合作社放养珍珠鸡,种植杏树、梨树、桃树等杂果,经营休闲垂钓、生态旅游园,打造林下经济示范点,年纯收入60多万元,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民每户年增收3000元……

日前,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庆阳市发展十大生态产业2020年实施方案》,统筹推进生态型产业,用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式解决生态问题。全市各县(区)围绕“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发生态财”的发展理念,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步伐,山上长出“金叶叶”,田里结出“幸福果”。


生态旅游趟出“致富路”

华池县君玉寨苗木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晓燕介绍苗木培育情况


“家里养的猪和土鸡很受游客欢迎,每天都有人打电话预订,就靠卖猪肉、土鸡和土鸡蛋,我家一年能增收1万元。”正宁县三嘉乡关川村脱贫户郑新民自信地对记者说。

航拍正宁县三嘉乡关川村


三嘉乡大力发展避暑、养生、休闲生态旅游,投资600多万元实施支党河川区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建成了蓝瓦白墙相间、整齐统一的明清仿古民居和十里荷花湾、吊桥、水车、空中浮桥、瀑布等景点。已建成的生态人文旅游景点日接待游客量200多人次,带动川区300多人就近务工。

三嘉乡的名片越擦越亮,这几年到这里来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郑新民所在的关川村就搭上了这趟生态旅游的发展快车。

每年的三四月,在西峰区蒲河川区,古朴的街道、蜿蜒的蒲河、依山而建的新房、绿树掩映下的戏台、成方成块的花海,吸引着游客驻足观赏。

航拍西峰区蒲河川


谁能想到,四五年前的这里,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丰富的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不识”。为唤醒“沉睡”的资源,西峰区借助精准扶贫东风,以蒲河川区分布的南小河沟—巴家嘴水库—北石窟寺—南小河沟度假村—黑老锅冰窟景区为节点,开发建设了一批颇受游客欢迎的景点,带动沿线10多个村连片发展旅游产业。

“在旅游旺季,全村开办的农家乐达到14家,年收入均在4万至5万元之间。”毛寺村党支书记毛颖敏介绍。

丰富的乡村资源、秀丽的田园风光,让蒲河川乡村旅游步入了快车道,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美丽景区。看着家乡的变化,毛寺村村民毛锦洲乐呵呵地说:“环境好了,来旅游的人多了,我们的收入自然就上去了。”

航拍正宁县佛堂村田园综合体


记者了解到,我市在生态旅游开发中,不断加强旅游与农业、林业、水务、文化等行业的深度融合,从资源环境保护、旅游经济价值、满足游客需求角度策划旅游产品,着力推动全市生态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据统计,全市大小生态旅游点多达100多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已占到全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的70%以上,成为全市旅游产业的主体,在旅游产业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9年,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要抓手,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共带动934名群众实现了就业增收。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