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社会
【脱贫攻坚我来见证】带领西沟整体脱了贫,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开栏的话: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我市10名个人、6个集体受到了表彰,他们是脱贫攻坚战的参与者、是脱贫成果的见证者,也是全市脱贫攻坚战线的优秀代表。近日,本报派出8个全媒体主题采访组,分赴8县(区)乡村,对脱贫攻坚战以来荣获国家、省、市表彰的先进人物进行深入采访,通过讲述访谈的形式,回顾脱贫攻坚历程,见证乡村发展变化,展望乡村振兴愿景,真实呈现扶贫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脱贫故事、奋斗精神。即日起,本报全媒体平台开设“脱贫攻坚我来见证”专栏专题,敬请关注。


人物档案

刘小兵,环县曲子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担任西沟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以产业振兴作为破解发展瓶颈的总抓手,建办了7家养殖合作社、1家草业合作社和1家全日粮饲料加工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户户入社、组组建社、九社联合、村社合一”的产业组织模式,探索形成了“四好”模式。2月25日,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光荣出席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

讲述人:刘小兵

整理:本报记者 丁艳 

实习生 王华

我叫刘小兵,是土生土长的环县曲子镇西沟村人。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我们西沟村也搭乘上了党的好政策的快车,发展产业,西沟村由原来远近闻名的烂村、穷村变为全县有名的好村、养羊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我内心十分骄傲和自豪。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有幸来到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领奖,内心十分激动。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地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心潮澎湃。作为一名贫困村的带头人,作为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名“小兵”,能参与到这样伟大的事业中,对我的人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西沟村是2003年由刘阳洼村、孙家河村、西沟村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刚并村时的村子民心涣散、矛盾突出、赌博成风。村里没有什么产业支撑,很多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了。我记得刚上任的时候,村里有1.1万亩土地,三分之二都被撂荒。

我当上村支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田整地,几年下来,西沟村的土地面积扩大到1.8万亩。如何让群众富起来,让村子强起来?我日夜思考,靠传统的种地肯定是不行的,我决定带领乡亲们发展草羊产业。我动员村民用良田种草,刚开始村民不愿意,我就带头种,动员村上的党员率先种,村民们看到土地产生效益了,纷纷拿出自家的好地种植苜蓿。后来我们村党支部成立了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统种统收的模式,发展草产业。本村的土地不够种了,合作社又在邻村流转了2000亩土地用来种植紫花苜蓿和大燕麦草。

在种草的同时,我们大力发展养羊产业。刚开始,我们以草定畜,即种多少草就养多少羊。2018年,合作社养羊的党员和群众代表是17人,2019年的时候翻了近一倍。村上也相继成立了7家养殖合作社、1家草业合作社和1家全日粮饲料加工专业合作社。从2020年开始,全村的9个村民小组675户农户全部加入了草产业合作社,有310户养殖户加入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实现了“户户入社、组组建社、九社联合、村社合一”的产业组织模式。我们从之前的以草定畜过渡到了以畜定草,自家种的草不够羊吃,就到邻村流转土地种草。

目前我村养羊规模在全县排名第一。全村有70%的土地种草、70%的农户养羊、70%以上的农民收入来自草畜产业,形成了一条苜蓿种植和饲料加工以及湖羊养殖的产业链,老百姓也从单打独斗转到合作经营,依靠村集体和合作社来赚钱。

2020年,我们制定了“金羊富民”三年行动,即按照户均25只基础母羊起步,第一年饲养量过100只保脱贫;2021年基础母羊过50只,饲养量过200只保小康;2022年基础母羊过百只,饲养量过400只保富裕的目标。到2022年,达到人均养羊100只、户均养羊400只、全村养羊10万只;人均收入过5万、户均收入20万元、全村产值过亿元,真正把我们西沟村打造成种草养羊亿元专业村、舍饲绿色养羊第一村。

这一路摸爬滚打,我有了一个深切的感受:当村干部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抓发展,二是村务要透明。只有这样,群众才会拥护村班子,也才会跟着干起来。

现在,有了产业的支撑,我们西沟村的村民心齐了,干劲足了,村风变了。过去村上开不起群众大会,因为没有群众来。现在村上开群众大会,每次都是三四百人。会场秩序很好,没人大声接打电话,会后聊的也是养羊的话题,探讨西沟村发展的话题。

如今,西沟村真的变样了,放眼望去,家家户户门前绿顶的是草棚,蓝顶的是羊棚,草满棚,羊满棚,一幅生机勃勃的样子,村民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都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动力,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策的红利。去年年底,村上有个80多岁的老人,来给村部送了两把亲手做的扫帚,在村部,老人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共产党太好了,国家太好了,咱们村干部也太好了。我年纪大了,给村里做不了什么贡献,就扎两把扫帚送给村上,也算是做公益了。”老人的话很朴实,但他的话也再次验证了共产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只有为人民服务,才能获得民心。

接下来,县委、县政府已经部署要把我们西沟村建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我坚信:只要听党话,跟党走,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上,西沟人决不会掉队,西沟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