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正宁
党建引领让村集体经济“活水长流”——石家湾子村“牛”起来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通讯员 樊晓勇 李亚龙)石家湾子村,是正宁县四郎河川区的一个小村庄,地处子午岭西麓,全村256户951人,党员28名。石家湾子村有养牛的传统,群众养牛经验丰富,但长期以来经济效益并不好。2019年以来,石家湾子村党支部抢抓全县“两区两带”产业发展利好机遇,把肉牛产业作为全村首位产业精心培育,按照“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集体增收”的思路,全力打造肉牛养殖专业村,助力乡村振兴。

沿川进入石家湾子村,村道两旁草绿色的标准化牛舍处处可见。走进嘉宾养牛专业合作社,20多头牛犊依偎在母牛身旁,“哞哞”的叫声在山沟里回荡。

支部领航发“牛”财

2019年,正宁县立足资源禀赋,把肉牛产业作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首位产业,着眼打造十亿级陇东早胜牛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产业集群,制定出台了《肉牛产业突破提升方案》《“早胜牛”产业扶持办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鼓励各村发展肉牛产业,这让石家湾子村“两委”班子看到了发展肉牛产业的新机遇。

早在2008年,该村党支部书记任家斌联合本村5名党员养殖户,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但收益一直不温不火。

乘全县发展肉牛产业的东风,石家湾子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干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多次组团外出考察取经,积极发动党员群众,先后争取扶贫资金180万元,对嘉宾养牛专业合作社进行扩建,新建标准化养牛厂房2座、青贮池1个,养殖量扩容到1000头以上。合作社部分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每年为村集体保底分红4万元;扶贫资金按6%的比例为村集体年分红10.8万元。原来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石家湾子村终于有了“傍身之本”。

村党支部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县内养牛龙头企业鑫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为养殖户提供饲养、销售、防疫等全方位服务,真正做到了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走出了“党支部书记领办合作社带头养、党员规模户带动群众共同养、打造专业养牛村示范引领全镇养”的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子。

因地制宜兴“牛”业

石家湾子村农作物种植以玉米、饲草为主,但长期以来,玉米秸秆多被群众废弃或者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对此,村合作社将其“变废为宝”,向群众大量收购玉米秸秆,将丰富的玉米秸秆作为肉牛养殖的天然饲料。

“这几年,玉米的收购价格一般,村民收入一直上不去,我们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将亩产2000斤玉米分批销售,1800斤优质玉米进入市场,剩余的200斤玉米与秸秆作为饲料,既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又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一块地就有两份收入。”驻村第一书记赵云杰说。

该村党支部立足村情实际,每年都组织实施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工程,种植玉米2000亩以上。同时采取“农户种、企业收、上门送、定时喂”的方式,与饲草企业签订供应协议,由饲草企业负责将农户种植的玉米或饲草回收加工成优质饲料,再按照市场价格供应给养殖户,充分保障饲料供应。

饲料有保障,养牛不发愁。2020年,石家湾子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20万元;10头牛以上的规模养殖户65户,产值超过700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村党支部被推荐为省级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市级五星级党支部,村党支部书记任家斌被评为庆阳市“新时代十佳农民”。

创新机制走“牛”路

石家湾子村党支部坚持带头养牛和建设棚舍同步推进,由村组党员包户包棚,统一标准设计,专业工队施工,新建标准化圈舍65个,每个财政补贴1万元,让全村牛都搬进了舒适的“新家”。今年,该村还计划新建标准化牛舍30座,实现“家家有牛舍、户户都养牛”目标。

为了持续扩大养殖规模,该村紧盯“三类人员”,采取“订单养殖、户托社养、联户养殖、投母还犊”的办法,精准施策,定向发力。对有经验、有资金、有致富意愿、有劳动力的“四有人员”,鼓励农户自养;对有经验、有资金、有致富意愿、劳动力不足的“三有一不足人员”,采取联户养殖;对无经验、无资金、无劳动力、有致富意愿的“三无一有人员”,采取户托社养。同时,村党支部积极推行肉牛养殖“农业保险+商业保险”模式,鼓励养殖户同时购买政府补贴和商业两份养殖保险,一般户每头牛每年享受政府补贴后缴纳保费56元,贫困户仅缴纳28元,赔偿标准为每头牛每年最高7000元。牛发生意外死亡的,农户可享受最高赔偿1.4万元,大幅降低了养殖风险。

该村还以党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明星养殖户为主,成立了技术指导服务队、防疫救治服务队、饲草供应服务队、粪便收集服务队和农金室“四队一室”,给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防疫救治、饲草供应和粪便收集等服务,全力保障肉牛产业发展。

如今,养肉牛、发“牛”财,已在石家湾子这个小山村形成了气候,村集体经济也因牛更加“牛”气了,群众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走上了幸福的“牛”路子。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