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宁县
宁县 做强“早胜牛”品牌 振兴路上向前“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范亮 徐雅荷)“龙萝卜角,升子嘴,枣红色,柱子腿,四蹄不露,两头齐”,这是早胜牛最大的特点。早胜牛肉质鲜美、细嫩多汁,是我国五大黄牛品种之一。作为早胜牛的原产地,宁县立足资源禀赋,以打造“早胜牛”品牌为引领,不断推进肉牛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了集保种繁育、饲草种植、科学养殖、屠宰加工、品牌销售及粪污利用于一体的肉牛全产业链。

早胜牛作为地方黄牛品种,曾一度濒临灭绝。为此,宁县全力推进早胜牛保种繁育工作,划定早胜镇、中村镇、平子镇、良平镇、米桥镇5个镇为早胜牛种质资源保护核心区,建成2个早胜牛保种场、2个核心繁育场。遴选纯种早胜牛1566头,建立了细致完整的早胜牛保护群数据库,经过多年纯种繁育和扩群增量,目前,宁县肉牛饲养量达15.04万头,繁育早胜牛1.5万头,早胜牛存栏量达到3.5万头,其中,新增基础母牛8000头,早胜牛良种群数量不断扩大。以特色品牌“早胜牛”为代表的肉牛产业已成为宁县促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为破解早胜牛长得慢、产肉量低这一项养殖难题,在专家技术团队的带领下,宁县引入红安格斯、利木赞等良种牛冻精,开展合理杂交利用,提升了早胜牛生产性能,增加了杂交牛日增重和出栏重。目前,全县杂交改良肉牛已达3万头。

宁县坚持“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路子,近两年来,通过实施“甘肃省肉牛产业集群项目”,全县已累计建成千头以上标准化肉牛规模养殖场(合作社)7个、百头规模以上养殖场(合作社、家庭农场)41个,发展早胜、中村万头肉牛养殖乡镇2个,以九龙川、平道川等川区为重点区域,培育九岘乡左家川村、金村镇兰庄村等肉牛养殖专业村35个,发展存栏6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1665户,建成市级龙头企业2个。宁县被列为全省肉牛产业大县,成为国家级早胜肉牛标准化示范县。

在宁县县委、县政府的有力推动下,昔日的耕地“老黄牛”,已蝶变为增收“黄金牛”。位于新宁镇南桥村的博达牧业早胜牛养殖基地,目前存栏肉牛420头,年出栏肉牛200头,销售收入达270万元。基地负责人李晓莹告诉记者,早胜牛虽然长得慢,但胜在雪花肉多,价钱高,每头牛能卖2万元左右。

业兴则民富。南桥村村“两委”以土地入股博达牧业早胜牛养殖基地,去年村集体分红收入2.3万元。基地按照每吨500元保价收购青贮秸秆饲草,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户门前“三堆”治理难题,也帮助农户增收;吸纳周边20多个村民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元;提供优质牛犊和技术服务,示范带动养殖大户12户,户均增收5万元。

肉牛产业要持续增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是关键。宁县以“粮饲一体化”为方向,大力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加快建设优质饲草种植加工基地,形成了稳定、优质、高产的饲草原料供应保障体系,饲草饲料远销内蒙古、银川等地,实现产值4650万元。同时,建成绿丰牧业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年可屠宰肉牛1万头,加工生产优质牛肉3500吨,补齐了肉牛屠宰加工环节短板,提升了全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

按照“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宁县积极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实施了全市首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利用牛粪发酵、堆肥,粪肥还田4.36万亩,带动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既有效解决了肉牛养殖场户粪污处理难、乱堆乱放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提高了粮食产量。

为了打响“早胜牛”品牌,宁县注册了“早胜牛肉”等产品商标,建成早胜牛产品电商销售中心,建立微信服务号自运营平台,在北京、深圳、杭州、西安等城市布设销售网点,在浙江宁波设立了体验店,与当地餐饮企业、批发市场、连锁超市开展合作,利用“线下体验、线上消费”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提高“早胜牛”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编辑:李婕责任编辑:杨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