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一条河,一道川和一座城的故事 ——重拾关于《蒲河川的人》小说话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李致博

2014年3月,庆阳作家孟金刚出版了长篇小说《蒲河川的人》。小说很接庆阳人生活地气,是一部描绘新时期陇东高原蒲河两岸寻常人家劳动生活与精神生活双重裂变的作品,其中对蒲河两岸风土人情的浪漫描述十分精彩。作者告诉我,他准备创作第二部长篇,我就放下,打算等一等,一并撰评。没有料到,这一等就是10年,未能等到第二部小说问世。小说出版后,西峰区文化旅游部门主动与孟金刚取得联系,要将其《蒲河川的人》作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项目予以特别关注,商洽首先在蒲河川的“凤凰塬舍”开设一个小说阅读窗口,逐步开发蒲河川文化资源,实现旅游发展愿景。

欣喜,阅读过《蒲河川的人》的读者,大有人在。

这么做非常符合中国历史传统,古人的聪明才智表现在,总要给旅游景点找一个文化上的根,以诗酒比值而为山川名胜。例证很多,譬如山西的鹳雀楼本来无名,因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闻名天下;湖北的黄鹤楼也是同理,由于古代众多诗人题诗而名垂青史。尤其是唐代诗人崔颢那首《黄鹤楼》,意境空前而不绝后,据说大诗人李白游罢黄鹤楼,意欲吟诗,但读崔颢诗后,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掷笔而去。后来李白又不甘心,陆续作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第一首诗,不但使黄鹤楼出名,也让扬州、长江出了名;第二首诗,不但使黄鹤楼给后人留下念想,也让长沙、长安、江城(武汉)出名。无独有偶,如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白鹿原成为旅游胜迹,从众心理,大半是冲着陈忠实先生长篇小说《白鹿原》去的。今天的黄鹤楼游人如潮,难道我们说不是奔着诗人的笔迹去的?!虽然青年作家孟金刚的名气抵不上陈忠实先生,《蒲河川的人》也无法与《白鹿原》相提并论,但作为庆阳人,还是殷切希望孟金刚长篇小说《蒲河川的人》成为带动西峰区蒲河川文化旅游的热源。我相信通过小说阅读与推介,蒲河川一定可以火起来的。

10年前的一本小说,重读起来并不过时,毕竟是庆阳人写自己家乡的作品,是庆阳人的精神产品。

《蒲河川的人》里有一条河,就是我们在地理概念上界定的蒲河。它是庆阳境内一条小河,泾河支流,黄河二级支流,发源于环县芦家湾乡周围的毛尔掌,向东南流经镇原县殷家城、新集、屯字、太平和西峰区彭原、后官寨、董志、肖金、显胜等乡镇,在陕甘交界的宁县长庆桥附近汇入泾河,全长170余公里,沿岸多为一马平川,皆沃野良田。这和中国河流图册上标注的两条有名的“蒲河”并非一回事。那两个“蒲河”,一条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河流,发源于陕西秦岭南麓的光头山和天华山一带,大致自北向南流经宁陕县和佛坪县境内,在大河坝镇三河口村汇入汶水河,全长57.8公里,属长江水系,沿岸关塞众多;另一条是中国华北地区一条河,但它不具体到某一个地理方位,而是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黄河支流,沿岸多为平原或丘陵地带。而孟金刚小说《蒲河川的人》所描述的是庆阳的蒲河,区别于其他地区的“蒲河”。

《蒲河川的人》所描绘的一道川,就是蒲河川。千古以来川流不息,蒲河有多长?川道有多宽?纵贯庆阳三县(区),包括纸坊川在内,流域面积毫不逊色于国家地理杂志标注的那两条“蒲河”。

《蒲河川的人》所塑造的一座城,从孟金刚小说中的细节描绘看,蒲河县址是当年野狐插旗选定的地方,那么,蒲河县确指镇原县城无疑。至于小说所讲到的地区行署所在地“临江市”,应当是现实中的西峰城,不是小说“一座城”所描绘的侧重点。蒲河县城才是小说特定意义上的“一座城”。

一条河、一道川和一座城里发生、并非骇人听闻的故事,是庆阳寻常人家年年月月天天都可能在重复上演的风俗情节。小说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在于,真实再现了“蒲河川的人”从大集体生产劳动解放出来,过渡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来进一步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全过程中,蒲河县农民那种稳定的生存状态。物质与精神的向往、肉体与灵魂的纠缠、文明与愚昧的冲突,处处充满极不对称的裂缝与细微变迁。但是,无论社会如何变革,蒲河县的农村还是农村,还有农村味道,农民的本色还是极其淳朴厚道的。耐人寻味的是,差不多每个章节都有蒲河川农事活动的细节展示,小说尤其对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和自由自在的人性本能描绘,引人注目,是阅读的看点和亮色。

近十年,我市正宁县长篇小说产量较高,作者孟金刚在正宁县某乡镇医院从事医务工作。他能把镇原家乡人们生产生活状态置于长篇小说情节中,无疑为蒲河沿岸县区开展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自信与活力。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