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尚广元 | 又是一年槐花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虎国宁 摄

春风一夜庭前至,槐花十里不胜香

谷雨过后的一个周六,风和日丽,春光融融,从单位驾车回老家,一路西行,至早胜五里辅坡头,阵阵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放慢车速,抬头远眺,但见沿途山洼上,成片的洋槐林绵延起伏,层层叠叠,宛如云朵飘落山间,近看枝枝杈杈间,闪闪烁烁,那玲珑晶莹,洁白如玉的花串儿像小小的银铃摇曳在枝头,簇拥在树干上,带着甜味的缕缕清香沁人心肺,令人心醉。盘山公路悠悠而下,十里花廊景色如画。每每绕过一个个小山包,眼前便是迷人的景致,树荫似盖,槐花如潮,斑驳的树影拂过车窗,宽敞的柏油马路,宛如静谧的时空隧道,一切喧嚣在花海绿荫中没了声息,只有婉转的鸟鸣和嗡嗡飞舞的蜜蜂在耳际回响,置身于暖阳和缕缕清香中,仿佛荡漾在世外桃源之中,心身惬意且安然。

实际上,这种树姿优美,花簇晶莹,芳香四溢的槐树学名叫刺槐,据说是18世纪最先出现在美国东部,后传至世界各地,1897年,被德国人传至我国青岛,之后逐渐在国内推广开来,因此人们称其为洋槐,刺槐虽是“外来户″,但其生长快,成林快,耐寒耐旱,适合贫瘠土地,有“一年一棵,两年一窝,三年一坡”的说法,是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及丘陵沟壑区固沙保土,改造环境的最佳树种。

但我总觉得这种洋槐在中国本土生长的时间,可能早于这个历史。在我的记忆中,北方大规模推广种植刺槐,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小时候,家在湘乐林场居住,每年秋春季节,常见乡村群众在湘乐沿途的小沟里山坡上大面积栽植刺槐,四十多年过去了,宁县东部的九龙川,湘乐川,寨子河川、砚瓦川等荒山荒坡上,到处是绵延数里,生长茂盛的刺槐林,谷雨一过,满山遍野的槐花竞相绽放,如雪如潮,清新如兰的花香随风四溢,令人心醉,那景致,真是美不胜收。

想起那生活困难的年月,槐花能顶粮食吃,在大多数人的记忆中,放学之后,年少的我们,呼朋唤友,提着篮子,欢笑着奔向村头的刺槐林,有的攀上村岔,有的拿着长杆,杆子一端,用铁丝打个弯头,勾下槐枝,采摘含苞待放的槐花,回家后妈妈用水淘洗干净,兑些面粉,撒点盐和香叶儿,用手揉搓上锅焖蒸,四溢的香味迷漫满整个院子,拌上油泼辣子和葱花,清香酥软还有丝丝甜味,的确是难得的美食,有时用面粉和着刺槐花调成面糊状,摊成煎饼,夹着洋芋丝,吃起来也是十分美味的。

刺槐花还是十分优质的蜜源植物,槐花蜜味道甘甜,绵长高雅,晶莹透亮,具有宁心安神,缓解疲劳,排毒养颜等功效,为蜜中魁首,同南方的荔枝蜜同为珍品,因此有“南荔北槐″之说。

槐树是我国一种古老树种,人们称其为国槐、家槐,它产于我国北部,生长于高温高湿的华南、西南和西北等地区,能适应不良环境条件,故而被广泛栽植,它的花型呈圆锥形,夏季开黄白花色,略具芳香。其荚果跟其他豆类植物不同,肉呈胶质,在种粒之间收缩,形成念珠状,俗称′′槐米″,是一种上等中药,有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功效。

槐树从古至今之所以被人们所尊崇喜爱,主要源于其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槐树的栽植,古有记之,《山海经》中有“首山其木多槐,条谷之山其木多槐”的记载,说明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大量生长了槐树,西晋时期,槐树已经成为宫廷和城市栽植的主要树种,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作《槐树赋》云,“唯中堂之奇树,禀天然之淑资,超畴亩而登植,作阶庭之华晖。”盛赞槐树的美德,唐代的长安,槐树被称有君子之风,坚硬、正直、荫盖广阔,称为″天街″,在数千年的历史更替中,国槐始终在北京行道树中占有重要地位,到了明清,更是得到京城人的青睐,因而留存下许多千年古槐,时至今日,它们已经成为古都历史沧桑,风云变幻的见证。

槐树被人们赋予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自古以来是官职的代名词,后人用三槐比喻三公,三公便成为宰相官位的象征,古汉语因此而形成了独特的槐官相连的名词,如,槐鼎,比喻三公之位,也泛指执政大臣,槐岳,指朝廷高官,其它还有槐位、槐卿、槐辰、槐望、槐府、槐第等等。

自唐代开始,科举考试成为读书人获得仕途的重要途径,从那时起,人们便以槐代指科考,举行科举的乡试在每年秋季,被称为“槐秋”,举子赴考称为“踏槐”,考试的月份称为“槐黄”。由于考试是在秋季举行,到了次年夏末时节,淡黄色的槐花处处盛开,各地举子便提前动身,风雨兼程奔走在赶考的路上,诗人翁承赞为此感叹,提笔写下了“雨中妆点望中黄,勾引蝉声送夕阳,忆得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的诗句,因此,民间便有了“槐花黄,举子忙”的俗语。可见,古代读书人希望在有槐树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心中自然产生位居槐位的梦想,于是,槐树就成了莘莘学子心中的偶像,被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

房前屋后的槐村一种便种到了今天,有花开时的爱情,有叶落时的故事,对于今天大多数人来说,喜欢槐树,更多的是因为与之相关的人和事,那槐荫里的静好岁月,在这春去夏来的五月,槐花又一嘟嘟地盛开了,如云如盖,如霓如梦,睹物思人,便想起了槐花,想起了亲人,想起了好友,不免以文传情,托物言志,将槐花特书一番,展现槐花在不同情境下的美丽与哀愁,描绘槐花下的离别、思乡、怀旧等情感,体现了槐花在文人墨客中的重要地位。

又是一年槐花香,山坡上的槐花依然是那样晶莹洁白,依然是那样芳香四溢,钟情的人们又从林间走来,畅然于绿荫如潮的槐花林间……

作者简介

尚广元,甘肃宁县人,庆阳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今日头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中国新报》《陇东报》《北斗》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