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县曲子镇,有一位63岁的刺绣达人边巧琴,因为一双灵巧的手,成为了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流逝的岁月中,她飞针走线、以妙手生花传承刺绣“绝活”。
一大早,在曲子镇边巧琴的刺绣店里,看到各式各样的刺绣作品琳琅满目,虽然地方不大,但一件件精美的绣品陈列展示却很用心,而且作品种类、数量也十分丰富。
60后的边大姐已经和刺绣结缘30来年,因为小时候经常看妈妈在家里织布绣花感到好奇,长期的耳濡目染中,也就对刺绣充满了特殊的情感。2006年她用自己的积蓄在曲子镇街道开了“巧琴刺绣”店。这些年跟她学过的绣娘也已经有五六千人。
“咱们这边做饭、看孩子上学的妇女,只要是来的人,我都给教呢,不论是谁,我是个没脾气的人,他们随到随教,只要他们来问,我都给说、给教。”环县刺绣达人边巧琴笑着说。
“每当我坐在店里的时候,心情都非常平静,有的人来问我是不是学过美术专业的,我就笑着说,我连个大学都没上过,哪来的美术专业,都是自己学的,我心想,我那会要是把学刺绣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也许还就能考上个大学。”边巧琴边回忆边说。
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刺绣中的边巧琴,很多人不是很能理解,但对边巧琴来说不论是把对自己的挑战当做精神追求,还是把过去的遗憾当做谈笑讲出来,都无不体现了她积极乐观、专注坚韧的人格底色。
在边巧琴看来,传统技艺需要传承创新,才能走得更久。近年来,边巧琴获得甘肃省乡村工匠称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她的作品也曾多次获得省市级奖项。每当谈及到这些,她总谦虚的说这不值一提,需要学习的还很多。而提及心愿,她还有一个没有完成。
“我现在年龄也大了,慢慢地力不从心了,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想办个培训班,刺绣、编织、勾、各种针法、绘画,这些方面的手艺能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学到我们的手艺,这是我最大的心愿。”环县刺绣达人边巧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