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池县以林长制为抓手,紧紧围绕“增绿、管绿、护绿、用绿”四个重点,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生态支撑。
盛夏时节,走进华池县城壕镇杨寺岔村万亩国土绿化示范区,郁郁葱葱的青山,层层叠叠,随地势高低而蜿蜒起伏,曲折灵动,犹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杨寺岔村林长刘庆刚正和村里的护林员们一起进行日常巡山,由于近期天气回暖,森林防火压力增大,大家认真的查看着每块林地,对火患及病虫害风险进行排查,确保森林安全。
华池县城壕镇杨寺岔村党支部书记、村级林长刘庆刚说:“每月上山在手机app上进行打卡巡护,每月至少打够15天,护理员在山上首先要看林区有没有火源,有的话要对农户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其次要看林区有没有放牧的,有的话要对农户进行封山禁牧的政策宣传,最后最重要的是要看林区的树有没有发生病虫害,有的话要及时上报村委会,村委会上报上级部门,确保村上林区树木的安全。”
在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常态化进行火情监控的同时,华池县还以林长制组织体系为依托,各级林长履职尽责,深入乡镇、林场林区督查,督促推进林长制落实落细,加强林业执法,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林业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
华池县自然资源局干部武立栋说:“县林长办严格落实林木采伐限额管理,严控林草地征占用,定期对全县林区草原进行巡查检查,严厉打击各类盗伐毁林案件,目前,已查办各类毁林毁草案件20余件,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杜绝非法破坏森林草原安全问题的发生。”
不光是齐抓共管,在调动末端力量的积极性上,华池县县乡两级林长在巡林的过程中,鼓励群众利用四荒地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富民增收更好地助力林业保护。眼下,正值采摘沙棘茶的季节,记者走进华池县柔远镇黄岔村见到村民正在利用农闲时间采摘沙棘茶。
华池县柔远镇黄岔村村民杜忠荣说:“县上办了一个沙棘场,我们也有几十亩山荒地,都把它种成了沙棘,夏天就可以摘叶子,做成沙棘茶一公斤是五块钱,到秋上果子熟了之后我们还会摘沙棘果,一公斤是一块多钱,一年下来能收入5000到6000块钱的样子。这都是农闲时间干这个活儿,都很轻松,苦不重。”
“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而求索。”在林长制的引领下,华池县坚持党政同责共建“一张网”,上下联动同下“一盘棋”,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通过绿色造特色、以特色创优势,华池的绿色发展底色不断得到提升,为百姓提供更加优美、宜居的环境,让华池的“山更青、水更绿、民更富”。
华池县自然资源局局长、县林长办主任郝奋奇说:“成立了由县、乡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县-乡-村-护林员'四级责任传导体系,划定384名林长、1993名护林员、107名草管员的责任区域,把全县林草地重新划分为2类2100个网格,构建起“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运行机制。仅2023年就完成人造人工造林13.89万亩,退化草原生态植被恢复治理达到4.5万亩,草原改良1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49%,草地覆盖率达到82.1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华池融媒:刘向信 刘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