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 摄
你们身边有非常有“梗”的朋友吗?就是那种言谈举止幽默风趣,知识面非常广博,什么话题都能接住并侃侃而谈,听他们讲话总能让人频频捧腹的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段子手”。或是情感细腻,或是善于观察,他们口中的世界总是异常有趣。
我有一同学,好读史书,喜欢古诗词,对于中国历史可谓“了如指掌”。随意谈及某个朝代,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且还会旁征博引。一行人乘车途中闲谈,聊起名赋《凤求凰》,他便来了兴致,说关于这对“才子佳人”的美好传说,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说着便讲了起来:
相传司马相如多次考“公”未上岸,某日受邀去当地大富豪卓王孙府上作客,一时兴起便弹奏了一曲《凤求凰》,词句大胆,感情热烈。让久闻其名,躲在帘后暗中观察的卓府千金卓文君一听倾心。卓文君也非平常女子,精通诗文,善抚琴,可惜17岁便在娘家守寡。一个事业上不得志,一个情感上受过伤。两人因一曲《凤求凰》结缘,一见倾心,相见恨晚。还有人说一切并非巧合,都是司马相如步步为营,有意为之。总之,感情的爆发是突然而热烈的,如大多痴情女子一样,当“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遭遇卓父百般阻拦时,卓文君收拾细软,忤逆亲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爱情——和司马相如私奔了。千金小姐看到爱人家徒四壁的现状,并没有退却,而是选择了当垆卖酒养家糊口,过起了平凡夫妻的小日子。
果然不被父母看好的感情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曾经的失意软饭男,后来被举荐进京做官后,整日混迹于灯红酒绿之处,早已将千里之外的发妻抛之脑后,与他人暗生情愫。卓文君岂非等闲女子,察觉此事后,一没有忍气吞声,二没有撒泼打诨,而是以一首《白头吟》,表达其深情且决绝的心意:“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哪知凤凰男“鬼”迷心窍,去意已决,回之以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敏如卓文君,早已读出其中深意——无意(亿)。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她就司马相如数字信的基础之上,展开作了一首《怨郎诗》作为回应:“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一首怨郎诗,将“异地”恋人的无奈、思念、无尽的等待及怨念尽书其中。司马相如看了醍醐灌顶,重新认识了发妻的才学,许是回心转意,许是权衡利弊后的权宜之计,他终于未再执拗于休妻纳妾之念。在卓文君的极力挽救下,一段才子佳人的深情故事才不至于因“渣男”背信弃义而“烂尾”。《凤求凰》之曲也不至于因此有瑕疵,所以才流传至今仍然是一段佳话。
多年以后,再想起这首《凤求凰》,脑海中还会浮现出那次旅途中,同学滔滔不绝,引得一旁刚拔了智齿,声称“不能讲话”的友人边拍手叫绝边哈哈大笑了一路的情形。我想,当时的大家,经由同学的这一番演绎,对于这段故事定会有不一样的记忆。
都说脑中有“粮”,心里不慌,其实生活中的段子手,说他们情商高也好,自带幽默细胞也罢,究其根源,不过是是既饱读了诗书,又善于观察总结,愿意花时间精力去丰富自己。因此,什么话题都不会冷场,聊起天来自带光环,自然深受周围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