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兴峰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加强前瞻谋划部署,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
当前,由颠覆性技术突破所推动的未来产业,正在引领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能源行业作为庆阳最强底色,数字产业作为庆阳最大增量,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应当首当其冲,奋勇争先,瞄准前瞻性基础研究和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布局高端化工材料、AI训练场、氢能和新型电力体系等未来产业,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产业,多能齐聚开辟转型赛道,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推进能源化工行业创新示范,超前布局高端化工新材料
今年以来,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长庆同欣石油科技公司,多次谋划推动二期项目建设及下游产业延链补链情况,市能源局也多次与相关技术单位和企业进行对接,α-烯烃、丁辛醇、POE(超高分子聚乙烯)等产品仍处于市场技术前沿,十分适合庆阳产业结构和未来产业发展。正在对接的绿电绿氢制绿色甲醇、二氧化碳捕集、电解二氧化碳制一氧化碳制航空煤油等前沿项目,将使我市生产的绿氢、一氧化碳耦合,与陕北煤化工的初始工艺——合成气实现同赛道并跑、同产品竞争、同技术应用。若增加碳税及成本下降,化工行业实现“换头工艺”“多能互补”,建设布局化工新材料供应基地不再遥远。
庆阳地处西安1小时经济圈,具备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研发等产业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我们应加强产业规划、政策支撑和项目招引,在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上走在前、作示范,走出一条庆阳能源化工产业的新路子。一是做好前瞻性产业规划布局,找准适合庆阳发展的产业技术路线,找准国家部委感兴趣的领域和关注点,争取顶层设计。二是争取将科研院所、初创公司的中试示范、技术孵化项目及前沿科技创新项目落地庆阳、产能放大在庆阳,实现量变到质变、弯道超车的机会。三是募集资金跟投,借鉴合肥、深圳等地“豪赌”产业变革的雄心,通过国资引导、基金参与等多种方式,解决项目资金短缺问题。四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同步弥补短板,形成健康发展局面。
创造智算“超能力”,竞逐AI大模型“风口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人工智能作为当前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力量,将系统重塑算力基础设施的服务形态和运营模式。一方面,算力基础设施负载将从互联网应用向通专大模型、AI智能体、比特数智人、人形机器人等AI原生应用转变。另一方面,算力基础设施运营将深度融智,形成资源全局感知、自然语言交互、AI辅助编程、系统自主演进等AI原生能力,显著提高大规模、高性能、低能耗的算力供给水平,助力全社会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2023年AI大模型占据科技界热度榜单,只要AI模型够大,场景信息越丰富,响应训练次数越多,将有更强的表达能力和更高的准确度,数据有来有往、在庆阳加工运算,将进一步成就庆阳大数据产业。
目前,AI大模型赛道鏖战正酣,已出现华为云盘古、百度文心一言、智谱轻言、讯飞星火等寡头竞争的通用大模型,也已出现了行业大模型“百花齐放”的局面,专心耕耘于特定领域,实现产业上下游贯通匹配。比如携程发布旅游“携程问道”,网易有道发布教育“子曰”,京东健康发布医疗健康 “京医千询”,蚂蚁集团发布金融大模型等。
庆阳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数量适中,能源支撑强劲,有最适合AI大面积应用的场景,应加速大模型的行业应用落地,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推进“产业+AI”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持续推动优化迭代,将使庆阳国家枢纽节点不再是一个数据备份中心,更将成为AI训练场,成为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AI拼的是算力、拼的是算法,未来最终拼的就是能源。市能源局将从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入手,支持企业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产业园,持续推动可再生电源、电网、负荷和储能资源整合,通过增配电量业务,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统筹发电企业和负荷企业,打造智慧电网,服务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聚力打造氢能产业链,“氢”装上阵抢跑“零碳”赛道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催生氢能产业,并将弥补新能源稳定性差、储存的不足,将共同构建起面向未来的主流能源供应体系。市能源局将抢抓机遇,围绕“上游制氢-中游储运-下游应用”,加快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进而实现氢能大规模推广应用。一是打造氢能生产基地。我市新能源资源丰富,初步谋划形成氢气6至8万吨/年产能(配套新能源指标约200万千瓦)。通过环县龙源2万吨/年新能源离网制氢、镇原五凌电力3万吨/年新能源离网制氢项目实施,将进一步优化电解槽技术,研究大规模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绿氢技术开发应用,撬动新能源及氢能产业发展。二是建设氢能储运网络。当前,我市建成及在建天然气管道项目总长度达到580余公里,这都为科技领头企业和院所实施氢能“揭榜挂帅”项目和“国产首台(套)应用示范”项目提供了硬件条件。市能源局将加强招商洽谈,积极引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实施实验项目,推动全市氢能储运设施建设在科技水平上走在全国前列。三是扩大氢能应用场景,在工业、交通、储能三大场景推动示范。交通方面,积极发展重载车辆,争取将庆阳市纳入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给予功能定位、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目前,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已经从五六年前的超过2万元每千瓦,下降到了现在的4000元每千瓦以内,应用场景从早期的公交车为主,到现在大量应用在重卡商用车上。工业方面,积极开展绿氢合成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示范,积极打造“风光氢氨醇”绿色循环产业链,推动灰氢转绿、以氢换煤、绿氢消碳,走出一条加氢减煤、减碳增效的新路子。装备制造方面,依托本地市场需求,支持涉氢企业设立创新中心,争取在“八大件”(分别是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气压缩机以及氢气循环系统)上实现突破。
目前,我市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系统规划偏弱、应用场景不多、要素支撑不足、终端用氢价格偏高等问题。氢能仍属于政策驱动型产业而非市场驱动型产业,积极发挥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加强产业发展和投资引导,才能有效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一是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支持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氢能/化工耦合示范项目建设和技术研发,科学引导和提前布局相关产业。二是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用地,为项目办理电网接入手续开辟绿色通道。三是完善氢能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氢能项目立项、审批、安全监管等环节的规章制度和政策体系,为新能源项目制氢“松绑”,推动项目落地。
总体来看,庆阳已经触碰到一点能源产业科技创新的前沿、也瞄准了一些高端行业,或许相关颠覆性科技创新晦涩难懂,难以捉摸,但科技创新的魅力和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新质生产力激发的强大动能,值得我们驻足等待和奋力推动建设能源产业发展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