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环县
环县罗山川乡:多元产业绘就和美乡村“实景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迎着初秋的朝阳,环县罗山川乡在晨雾中苏醒,咩咩的羊群活蹦乱跳、沉甸甸的谷穗迎风招展、粉白相间的荞麦花连片如海、收获中的中药材飘着淡淡草香味……农民们追着时间奔跑,田园一派繁忙,金秋满园秋意盎然。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近年来,环县罗山川乡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探索出一条多路径、多模式的乡村振兴之路。

羊产业奏响产业“富民歌”

走进环县罗山川乡光明村湖羊养殖专业示范社,4320多只存栏羊个个膘肥体壮,正悠闲地吃着饲料,村党支部书记王鸿珠正忙着和羊社负责人交涉出栏事宜。

攀谈间,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是全乡较大的千只湖羊养殖示范社之一,今年,该乡招商引资一企业经营该合作社,让其成为光明村及周边村组、乡镇的养殖户的坚强后盾。“本村及周边村,甚至周边乡镇的养殖户都来这里交售羊只,盘活以来已经收购羊只4300只,解决了群众卖羊难问题。”王鸿珠告诉记者。

罗山川乡地处环县西北部,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群众素来就有养羊的传统,全乡现有养殖户985户,羊只存栏量7.4万只,在家农户74%以上养殖湖羊。今年,罗山川乡紧盯全县166总体思路,在确保羊产业主导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全力构建“羊+药”“羊+粮”“羊+椒”等一主多副的产业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药材种出振兴“千金方”

在罗山川乡大树塬村中药材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一株株银柴胡被收割机从土中挖出,工人们跟随其后,有的将未完全脱离土壤的柴胡刨出,有的将柴胡去土装车,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负责该基地银柴胡种植的是罗山川乡中药材种植致富带头人邓廷富。前两天,他收到一笔大额订单,对方是已经合作三年的外地中药材市场,紧急需要3吨晾晒好的银柴胡。收到订单的邓廷富随即调动合作社机械、人力开始挖药、挑拣、晾晒、加工,仅用两天时间就挖完20亩柴胡,等待晾晒干透后就可以发车了。“这两年柴胡价格上涨,每公斤至少100元,按这样计算,这3吨订单至少收入30万元,抛去成本,亩产也是大几千,相比种粮,效益翻几番。”坐在地头,邓廷富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

种植中药材,觅得“致富方”。自2017年试种,2018年成立合作社大面积种植以来,邓廷富种植中药材的技术越来越娴熟,效益越来越好,十里八村的村民都慕名而来,有的想取经,有的想跟他种植,老邓也毫不保留地帮助他们。在他的带领下,现在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近6000亩。“中药材种植效益非常好,亩产7000元以上。现在产业规模已经形成,来合作社交售药材的有40多户,合作社负责帮助农户种植、收割,对接商家为后续产业服务,要让大家种药没有后顾之忧,这样产业发展才有奔头。”邓廷富说道。

现如今,邓廷富成立的环县罗山川乡大树塬村众托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吸纳当地务工70人次以上,其中合作社稳定就业的共12人,合作社每年收购茵陈、蒲公英、车前草、地骨皮等野生中药材60吨,收购柴胡100多吨,药材卖到了河北、安徽以及省内的大型中药材市场。

荞麦花开出产业“丰收景”

又见荞麦花如雪,开满罗山川。初秋,正是荞麦花盛开的季节。站在罗山川乡西阳洼村塬顶,四下望去,2000余亩荞麦花连片竞相开放。秋风阵阵,花簇层层叠叠随风铺排,像无数粉蝶聚堆、肆意纷扰着山野。

据了解,荞麦几乎是西阳洼村群众户户必种的杂粮之一,全村每年经济收入的30%来自荞麦。“荞麦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6000亩左右,去年荞麦产量750吨,收入400多万元。”西阳洼村党支部书记许彬告诉记者,“今年气候好,旱涝均匀,目前长势来看,产量应该高于去年。”

荞麦多产于高寒山区,耐瘠薄性强,生育期短;荞麦浑身都是宝,壳可以用来制作荞麦垫和荞麦枕,种子可以加工成荞麦面粉,因其具有降糖、降脂、抗衰老等多重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罗山川乡位于环县西北部,海拔高、气候寒冷、降雨量少等自然条件适宜荞麦生长,是荞麦主产区之一,全乡荞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随着‘养生’概念深入人心,绿色有机杂粮成为人们的‘新宠’,荞麦也深受青睐,销售前景很乐观。多年来,荞麦一直是罗山川乡种植面积最广的小杂粮,亩产在300到400斤之间,不论是荞麦还是加工好的荞面,市场行情都很不错。”罗山川乡党委副书记杨鹏毅告诉记者。

乡村要振兴,产业来赋能。今年,罗山川乡通过“羊+”产业发展模式,种植荞麦等各类小杂粮近3万亩,种植朝天椒300多亩,种植柴胡等中药材5000亩,通过多元化产业发展推动全乡产业的循环互促,进一步帮助群众增产增收。“下一步乡上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资源,继续在羊产业、特色种植业上下功夫,不断丰富乡村经济类型,积极探索有效模式,打造特色亮点,将乡村产业打造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杨鹏毅说道。

记者:乔洁 实习记者:杨子璇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