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陇东大地办人民满意的“美好教育”,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庆阳市教育系统围绕“美好教育”目标愿景,以建设“美意校园”、培育“美丽园丁”、实施“美好教育”、塑造“美德学生”为抓手,着力构建更加优质更加公平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牢先进典型价值标杆,庆阳市教育局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点亮美好教育】栏目,通过察访美意校园、寻找美丽园丁(校长篇、教师篇)、展示美德学生等版块,挖掘讲述庆阳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典型人物和生动故事,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见贤思齐、深耕不辍、躬行不止,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不断创业绩建新功,为教育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寻找美丽园丁
崔文娟:潜心播种 静待花开
新学期伊始,在宁县宁江小学的花园凉亭内初见崔文娟,她正被几位学生围坐在中央,讨论数学趣题。师生一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说有笑,和谐活泼的画面让数学瞬间变得生动有趣。
从教21年,崔文娟坚持扎根基础教育第一线,不断学习,静心于教学研究、教法实践;潜心播种,注重学生长远能力的发展;率先垂范,引领青年教师成长进步;以卓越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高尚的师德,成为众多教师中的佼佼者。
2003年,毕业于庆阳师范学校的崔文娟,被分配到宁县湘乐小学任教。初上讲台的她勤奋好学、善于钻研,怀揣满腔热情。她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英语基础薄弱、家庭教育欠缺的现状,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单独辅导孩子,学校里总能看到她和学生一起背单词、一起学习的情景。
新课标要求,不但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提升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崔文娟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农村学生提问能力偏低,针对这一现状,崔文娟带领团队探索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并提炼形成了“生长课程”体系下的“问题生长教学课堂模式”。该教学模式经过反复实践、论证、修正,并在同行中示范推广,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助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方面成效显著。在不断探究与实践中,她逐渐形成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渗透数学思想,发展学生思维,完善学生人格,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教学风格。她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引人入胜,在各级课堂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先后获县、市、省级一等奖。
在不断努力下,崔文娟在学校教师队伍中逐渐有了引领力,先后担任教研组长14年、教务主任4年。除带好本班课程外,她坚持听评课,助力青年教师成长。2021年、2022年先后成立市县级“崔文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辐射县域各小学。其团队多次在县内外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影响广泛,对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区域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多年来,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崔文娟始终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坚持阅读各类专业书籍,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在教学中,她努力将专业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追求诗意课堂、高效课堂。她始终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构建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带着思考与学习的心态对待工作,让学生们在数字的世界里畅游。
崔文娟先后被评为“感动宁县教育人物——教学改革创新模范”、县级“教研教改先进个人”“教学名师”,市级“教学能手”,省级“农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并获“省园丁奖”。“耕耘教坛无悔前路,守望芳华不改初心。面对新的教育征程,我将不忘初心、坚守讲坛,立足教研、示范引领,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勇担新时代育人使命。”崔文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