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环县
【环县时评】法治情理共融,绘就环县综治新画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环县综治中心作为甘肃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典范,其将法治精神与情理融合的实践,不仅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更在群众心中树立了“公正、高效、温暖”的形象,为新时代基层综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法治为本,筑牢基层治理的坚实基石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遵循。环县综治中心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法治引领,将法治精神贯穿于矛盾纠纷化解的全过程。从“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制度的严格落实,到法官、民警、律师的常态化入驻,再到“诉调对接”“警调对接”等机制的有效运行,无不彰显着法治的力量。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乃善治之前提。”环县综治中心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合力,确保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在法治的轨道上得到公正处理。这种以法治为本的治理模式,不仅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能,更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和信心。

情理交融,构建和谐社会的温暖纽带

法治与情理,如同社会治理的“两翼”,缺一不可。环县综治中心在坚持法治引领的同时,注重情理的融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让矛盾纠纷的化解过程充满人文关怀。无论是“白+黑”“131”调解法,还是“面对面”“背对背”的调解方式,都体现了调解员们用心、用情、用力的工作态度。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环县综治中心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不仅关注法律上的“案结”,更注重情理上的“事了”。这种情理交融的调解方式,不仅能够有效化解矛盾,更能够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正如镇原县白某的案例所示,通过综治中心的调解,不仅追回了欠款,还维系了朋友之间的情谊,这正是情理交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生动体现。

创新驱动,激发基层治理的澎湃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环县综治中心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作机制和模式。从综治与信访一体办公,到多部门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从设立专业调解室,到聘任专职调解员、组建行业调解团队;从“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到“警调对接”,环县综治中心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激发基层治理的澎湃活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环县综治中心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效能,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这种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正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所需要的。

人民至上,彰显基层治理的初心使命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环县综治中心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无论是简单的邻里纠纷,还是复杂的经济纠纷,环县综治中心都一视同仁、认真对待,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环县综治中心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这种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正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所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环县综治中心一定能够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力量。

记者:都俊龙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