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我的音乐教育故事-我与课改同成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环县第五中学 杨雅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别人看来是平淡无味的,而我却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却让我感到了平凡中的充实与伟大。尤其是新课改推行以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新课改带来的新气息,可以说,我与课改同成长。

课改前,我曾翻阅了不少资料,了解课改的教育理念,但是理解都很肤浅。以前在环城小学任教时,由于学校的工作安排,我拿着课本走进了将座位分成一堆堆的二年级(2)班教室,我心中一片惘然,听到学生兴奋地吵闹声,我心中没底,但看到学生一双好奇、求知的眼睛,我又极为振奋。手拿课本,我真正地感觉到了课改的气息,容不得多想,硬着头皮往下上,可刚上半趟,忽听学生“吱哇”一声大叫,吓得我急忙放下手风琴,上前询问,她拉着哭腔说:“老师,邻桌同学掐我”。究其原因,原来是这种座位的排法让他们兴奋不已,好动的天性使他们互相逗玩,惹怒了其中的一位同学,为了解恨才使劲掐她。看到此情景,我哭笑不得,过去安慰了她,批评了旁边的同学,听到他们不停休地嗡嗡声,我烦躁、无语,也无奈,不知道用什么好办法堵住他们的嘴。好不容易上完了这节课,我心中着实恼怒,学生的兴奋劲和吵闹声,把我惊出了一声冷汗。

这之后,我又翻阅了不少资料,认真阅读了音乐的新课标,试着将课改理念融入课堂,以情景导入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学中让他们试着读词、唱谱、学歌,我适时进行巡回指导,课堂气氛倒是热闹起来,但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却不尽人意,课堂纪律显得松散而无规,音乐课的愉悦性更谈不上,我还上得费劲。

随着课改地推进和深入,我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由环城小学调入五中代初中音乐课。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我又试着改变原来陈旧、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被我采用,但在运用的过程中,问题也逐渐地显现出来,内容过于简单,不需要合作;过于深奥,学生解决不了,有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教学效果甚微。

带着困惑,带着问题,我再次翻阅了学校下发的课改资料和音乐新课标,积极参加了学校安排的一切培训活动,认真听取了专家们的讲座,上网查阅了一些资料,我的教学目的才逐渐明确起来。那就是课改的本质是什么?精髓何在?“五步三查”到“七步N查”等自主开放的课堂流程和音乐的“四大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和运用?面对学生,怎样去改变教学方法等等?诸多理念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使我改变了以往的机械式教学模式,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愿意同他们交朋友,凡事走在学生的心尖上,去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和抵触情绪。“自主和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把小组展示和大组展示活动作为评价这门课教学效果的标准,课堂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样,机械式教学模式慢慢地让合作、自主、快乐式的教学模式所代替,我的课堂氛围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逐渐变得活跃起来,而我的学生也在课堂中变地愿意动起来,这点细小地变化,让我欣喜不已。

自主、合作与开放的教育理念,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多地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大多数班级的同学在展示中更加自信,我的角色也逐渐发生变化,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中的主人。

回顾我的课改教育之路,新的理念在课堂中注入新的活力,在音乐教学中我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过程。反思课改之路,有收获,也有不足。但我永不言弃,在今后的课改之路上,我将和我的学生一起,在这方教育的沃土上,尽心尽力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