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赶紧把这起邻里地界矛盾纠纷转给镇司法所,让先和当事人电话联系一下,组织人员下午就上门给调解。”和盛镇综治中心主任王瑞生正在进行矛盾纠纷的转办工作。
为切实把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宁县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113”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和措施,多点发力、多元融合、多管齐下,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提质增效。
依托“一个平台”
宁县依托县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实战化运行平台,全面收集和梳理汇总上级部门转办、各行业移交、各渠道排查、各方面报送、跨地区推送的各类矛盾纠纷,对能当场化解的及时化解,对上报的各类矛盾纠纷线索,由县综治中心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流转办至各相关职能部门、属地政府调处化解,并制定完善的流转、跟踪、督办、问效、反馈、回访联动共治机制,实现矛盾纠纷问题诉求第一时间全量收集、全面掌握、及时化解,真正将综治中心平台打造成为了矛盾纠纷“集散地”、社会治理“桥头堡”、安全稳定“晴雨表”。
夯实“一个阵地”
宁县打造“五星级”综治中心18个,完成了257个村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体系建设。在县级层面统筹多方专业力量,实行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明确调处化解四步工作流程和四个分流标准,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在镇级层面,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融合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信访接待、心理咨询等多元力量,联调联动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各项工作,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题不上交”。在村级层面,依托村“两委”,吸收网格员、一村(社区)一名“三观一律”联系人、法律明白人等具有一定法律素养的人才,形成覆盖全部村(社区)的矛盾纠纷调解网络,随时接待群众的法律咨询,及时调解出现的矛盾纠纷。
抓实“三个环节”
宁县构建线上充分利用陇情E通、县乡党委政府微信公众号、领导信箱留言等平台和载体,线下充分发挥499名网格员、191名义警、政法干警、志愿者等作用,实现了诉求反映、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线上服务解读,基层信息采集、社情民意调查、各类困难问题等线下收集汇总,抓实排查环节,打通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最后一米”。同时,一旦发现矛盾纠纷,立即组织人民调解员介入,通过多部门、多资源融合,采取耐心倾听、公正调解等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同步落实“四个一”(一位牵头领导负责和部门具体负责,一个专班推动化解、一个专门方案系统应对、一个完成时限倒排工期)措施,一事一策攻坚化解,抓实化解环节,提升化解率。另外,在矛盾纠纷得到化解后,定期回访当事人,了解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巩固调解成果。同时,收集社会各界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完善工作制度,抓实回访环节,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闭环”管理。
“我们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和力量,不断夯实基层综治中心工作力量,打通矛盾纠纷化解中的堵点,以优质高效的工作流程,积极引导群众到综治中心反映诉求,让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在这里得到一站式化解。”宁县综治中心主任柳青这样说。
宁县综治中心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紧贴群众实际需求,推动矛盾纠纷“闭环式流转、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至目前,全县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1211起,化解9859起,化解成功率为87.9%。(全媒体记者 曹康 通讯员 蔺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