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慕玉娟)“绽放田园,勤耕致美,让每颗生命都绽放光彩。”“心怀爱与责任,培育祖国良才。”“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厚植师生家国情怀。”……在宁县和盛园区小学,每栋教学楼上张贴的标语和对联,都是校长米建辉精心提炼、深思熟虑之后挂上去的。这些标语不仅是米建辉办学理念和育人情怀的体现,也引领和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在成长追梦的征途中发光出彩。
坚守教育工作30年,米建辉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他主张将教育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倡导开展“生活、情境、实践”课堂教学研究,推动学校开展各类特色课程,他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辛勤耕作在教育田园。
见到米建辉时,他正给三年级的学生上体育课。在今年学校新完成硬化的操场上,学生们有序开展跑步、体操、游戏等活动。
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场地有了保障,米建辉很是欣慰。他说,学校是边建边用,第一栋教学楼建成后,院子里还没有硬化,一到阴雨天,到处都是积水,他和学校老师一起穿着雨鞋给学生搭桥,早晨接学生进校,放学送他们回去。硬件设施的改善,为师生的发展成长创造了条件。和盛园区小学校委杨军臣说:“米校长尽己所能,一心改善办学条件。他多方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硬化了学校门前的道路和校园内的场地,建成了教学楼和标准化食堂,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舒适祥和的教育教学氛围。”
在宁县和盛园区小学这所新建的学校里,米建辉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付诸新的实践。他深知,教育要贴近生活,才能深入人心。因此,他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上好国家课程、落实校本课程、开展特色课程,学校的合唱、舞蹈、书法、绘画、剪纸、刺绣等课程开展得热火朝天。“要让学生热爱学校、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锻炼特长,让他们真正享受到金色童年的快乐与幸福。”米建辉说。
身为校长,米建辉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提升老师的幸福指数。他经常深入教育教学一线,指导老师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全方位关心关爱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在米校长亲力亲为‘传帮带’的帮助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的洞察力更敏锐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也更加深刻了,对学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盛园区小学校委张鹏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参加全市心理学科大赛之前,心理压力很大,状态很不好。米建辉看到后,主动找他谈心,并陪着他反复磨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最终他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米建辉每学期都会给老师举办生日会、为每位老师题写赠送生日诗歌,每当老师患病或遇到家庭变故时,他总会亲自送上温暖的关怀和问候。老师们都说,学校就是第二个家,有困难,找老米,有问题,找老米,只要有老米在,他们什么都不怕。
让老师们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也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孩子,这是米建辉的目标。宁县和盛园区小学现有学生1826名,留守儿童占了60%,面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米建辉当起了“爱心爸爸”,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学习规划,他都无微不至,在他的精心呵护和带领下,留守学生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学期成绩越来越优秀。
邱花妮的儿子因腿部肌张力高,做了手术,行动不便。米建辉和老师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对这个孩子多加照顾,这让邱花妮和孩子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学校的老师们特别有爱。我儿子现在上二年级,本来教室在二楼,但是考虑到我家孩子的情况,学校便将孩子所在班的教室换到了一楼。此外,米校长和老师们隔三差五就问我还有什么需要,学校开运动会时,还给孩子单独设置了一个跑道,让孩子参与进来。”邱花妮感激地说。
在宁县和盛园区小学,米建辉已持续对63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了爱心捐助。他还在学校成立了“爱心团队”,引领教师与留守儿童、孤儿进行联系结对、重点帮扶,坚持给留守儿童理发、干农活、做家务。从教30年,米建辉先后资助400多名学生,资助金额达3万多元。
“我希望学校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位教师,都能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米建辉用质朴的情怀书写担当,以辛勤的耕耘孕育希望,赢得了师生的尊重和家长的信任,他个人先后获甘肃省园丁奖、市级模范班主任、全市模范校长、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庆阳好人”等称号5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