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华池
华池县城壕镇余家砭村:党旗领航拓新路 凝心聚力促振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时下,走进余家砭村,水泥道路宽阔笔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花草树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生机勃勃,一幅美丽团结和谐的乡村画卷跃入眼帘。


近年来,余家砭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坚持党建引领抓保障,规划先行擘蓝图,产业发展强引擎,改善人居促提升,项目建设添动能,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画卷。


“今年7月份,村上给我们修了这条水泥路,原来的我们的路是那种泥泞的路,出门连车都能陷进去,现在我们村上80多户人,有5千米多,家家户户都通上了水泥路,出行也非常方便。”城壕镇余家砭村村民尚莹丽告诉记者:“村上也给我们家院墙喷上了真石漆、换了房顶,补助了2万元,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越来越有盼头。”



余家砭驻村工作队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华池县水务局共计 3 名选派干部组成,在村“两委”的配合支持下,深化开展“一宣六帮一稳”工作。为村留守老人、儿童和困难群众100余户送去了生活用品及225份白瓜子种子。为中心幼儿园、新城小学、中学以及新入学大学生捐赠学生桌椅、园服等物资和助学金。维修自来水5公里,维修甘掌湾、北岔沟门、马掌、王南塬、杨坪5组生产道路约22.5公里,惠及140多户村民,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同时立足绥远古城(骆驼城)文化遗址优势红色资源,对周边群众人居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修建安全防护围墙,砖石砌护坡,探索“543”风貌改造+庭院经济新模式,打造54户精美庭院。

“村里的变化特别大,因为我在外面待了几年,刚回来家里的时候,道路就是坑坑洼洼、我们的农村住房、院墙都是乱七八糟,现在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有的道路、村庄围墙、村里的变化、学生的教育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也给我们这儿发展了骆驼城旅游,去年慢慢的翻修了以后,看到了好几波旅游团都这来旅游,现在我们有啥困难,给村上和支书说,他们就反映上去,很快就给我们办到了。”城壕镇余家砭村张兰君说。


群众要致富,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产业。驻村工作队依托产业奖补政策及企业消费帮扶带动,采取“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成品采购”的发展模式,带动247户种植全膜玉米1500亩、为村民发放白瓜子种子种植白瓜子950亩。为了破解山区“卖难”问题,驻村第一书记赵成柱化身为市场推销员,将华池农产品推荐到中建、中铁等企业平台,进一步扩大销路,带动当地产业合作社发展,切实增加群众收入,赋能乡村振兴。

城壕镇余家砭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赵成柱:“我驻村工作队将以党建引领持续建强村“两委”班子,共建一支精诚团结、战斗有力的乡村振兴骨干力量,并将绥远古城打造成娱乐、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依托中国化学帮扶渠道,工作队将与外部企业及超市取得联系,进一步解决本地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增加农民及村集体收入,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实事,真正的把乡村振兴工作做深做实。”

乡村美如画,幸福踏歌至。现在的余家砭村,已经告别昔日荒凉,成为抬头是“画”,入目是“景”的和美乡村。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助力与支持下,村产业发展动力足,村民增收渠道多,乡村治理效果显,实现了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华丽转变。


城壕镇余家砭村包村干部王星亮说:“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以来,累计帮扶我村在基层党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文旅融合发展等各方面出谋献策、积极争取帮扶资金,累计协调我党支部与6家企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同时,在教育上实现教育扶贫投资28万元、消费扶贫投资35万余元,投资130万元对骆驼城进行了改造提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驻村工作队积极的开展工作,对骆驼城进行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改造提升项目,计划建设6座温室大棚,同时建设游乐场、动物园、配套菌光互补示范产业园、2公里的农文旅观光示范带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增收致富的能力和场所,同时提升我党支部助推产业发展的能力。”(华池融媒:郭艳 安家慧)


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