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李建强 通讯员 朱叶青)近年来,宁县在社区统战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做好服务文章,用贴心服务让侨胞侨眷、少数民族群众增强归属感和幸福感,以搭平台、扬所长的方式,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动参与社会服务,让社区干部与统战成员在互动交流中“双向奔赴”,展现出“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的良好局面。
优服务暖人心 增强归属感
“我的助学金申请成功了,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全家人都很开心。”提到社区志愿者的帮助,宁县一中学生杨聪聪高兴地说。
杨聪聪今年考取了苏州大学,但家里还有正在上学的弟弟妹妹,正当他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时,“中国侨商联合会公益助学金”项目帮助他解决了困难。了解到杨聪聪的困难后,社区志愿者主动服务,帮助他按照相关要求提交了证明材料,让他很快拿到了1万元的助学金。
“社区的贴心服务和温暖关怀让我有了深深的归属感。”马坪社区的归侨侨眷任女士说,她的丈夫远在国外,她独自一人既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十分辛苦。在孩子成长和日常生活中,社区志愿者都给予了很大帮助,让她感到很温暖。
宁县对辖区内的无党派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少数民族群众、侨胞侨眷等统战对象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网格管理走访和上门服务机制。结合实际划分出6个网格,成立了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网格组长,以社区干部、警务人员、物业人员为成员的网格管理服务小组,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帮助解决就业落户、社会保障、就医就学、租房等问题。针对独居老人、特扶家庭、退伍老兵、残疾人开展结对帮扶、心理咨询代办等服务,推动“上门”服务精细化。
急所盼解所忧 提升幸福感
苗族刘女士从云南远嫁到宁县,因其丈夫常年在乡镇工作,她一人陪着孩子在县城读书。在孩子入学遇到困难时,社区志愿者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孩子入学,在后续的租房、工作、生活等方面也为她提供了贴心服务。
在社区统战工作中,宁县结合少数民族群众散杂居和外来务工人员多的实际,整合党员干部、各族群众代表、退休老党员、各类模范等人员组成“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定期在各社区开展理论政策宣讲、环境保护、普通话培训、纠纷调解、法律援助、义诊送药、走访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线上线下专业技能培训,定期推送最新招聘信息,帮助百余位居民实现就近就业。
城关社区积极响应省、市“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社区,推动各族群众交流交往交融”的政策要求,按照“党建引领、文化共融、服务共享、网格共管”的整体工作思路,通过汇聚统战力量,实现精准化服务,着力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被命名为第一批全省“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单位,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精心服务中不断提升。
补所需扬所长 收获认同感
宁县通过探索建立“社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等联动方式,积极号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动发挥优势,参与社区民生共建,有力度、有温度、有广度的社区统战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今年我们已组织开展3次‘文化下乡’惠民演出,丰富了乡镇社区尤其是民族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宁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王新文说,在社区开展公益演出,能够更好地宣传国家政策,提高社会大众的认可度,积极推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融入社会发展新格局,更好地服务社会。
今年重阳节,王新文还带领新联会会员们走进宁县社会福利院,用歌声和舞蹈向老人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