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22日电(赵琮)义警既是发现风险、掌握异动的“信息收集员”,又是消除隐患、化解纠纷的“乡村和事佬”,同时也是群众自治、多元参与的“积极推动者”。甘肃庆阳市宁县义警协会秘书长崔金仓介绍说,“截至目前,宁县共有义警127人,下设19个义警中队,成员主要由个体户、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及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组成。”
2019年,宁县义警协会经县民政局批准正式成立,成为甘肃省首家群防群治公益性社会组织。宁县义警积极开展治安巡逻、护校安园、纠纷化解、交通劝导、法治宣传、社会救助等工作,是宁县社会基层治理工作中的重要群防群治力量。
宁县义警协会先后获评“全县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入围全国“甘肃省首届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优秀案例”庆阳市2022年“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及“2021社会治理创新案例”100强。
“深夜大家都在休息的时候,我们的巡逻队员却不休息,为的就是防止不法分子投机取巧。”庆枫义警中队中队长李刚介绍说。庆咸石油管道是陕甘地区石油运输的重要线路,由于管道长、区域广、管理难度大且环境复杂,曾多次出现破坏管道、盗取石油等违法行为。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宁县公安局协调宁县义警协会与长庆油田第二输油处庆咸集输作业区联合成立了庆枫义警中队,通过积极统筹谋划,对辖区内石油管道进行路段规划,并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人流情况制定了巡逻值班表,特别针对深夜时段和人烟稀少区域加大巡查力度、细化巡逻分工,辖区管道安全管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米桥义警中队的孙伊健是村里的村医,为人憨厚踏实,经常到村民家里,为老年人体检、免费送药,利用所学的针灸和拔罐技能为群众解除疾病的痛苦。同时,他利用送诊的机会收集社情民意,能第一时间开展矛盾调处,确保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义警们经常会跟我们讲法律的重要性,还会告诉我们要防范电信诈骗的,让我们有了更多判断力,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了。”家住和盛镇的李老汉说。
作为庆阳市的人口大县,北宁县辖区共有18个乡镇,常住人口30余万人,为了让更多群众树立法律意识、增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宁县义警协会利用乡镇逢集日,在集市、菜场、超市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拉起横幅开展反诈宣传活动,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并发放宣传手册,成为宁县公安局反诈中心和派出所民警开展反诈宣传的有力补充。积极推动构建宁县反诈宣传新格局。
今年8月份,宁县接连出现大范围降水,多地出现水涝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面临危险。宁县义警协会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积极配合政府组织受灾群众开展自救,耐心劝导受灾群众从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中搬离,确保了该县人员零伤亡。
作为甘肃首家群防群治公益性社会组织,宁县义警协会秉持“党建引领、公安主管、协会统筹、社会助力”的原则。六年来,积极履行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治安信息采集、治安巡逻防控、交通安全治理、消防安全监督、普法防范宣传、了解社情民意、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等十项职责,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治安清查1260余次,护学执勤1500余次,参与“五小车辆”整治2650余次,禁毒禁赌宣传350余场次,动员群众安装反诈APP“金钟罩”8万余人,提供爱心救助282次。
日常巡防、矛盾调处、交通疏导、走访帮扶……宁县127名义警共同为辖区平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既拉近了警民间的距离,又增强社会的凝聚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群防群治”的理念,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出了一条新时代警民共建共享共治的新路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