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县,有这样一位女性,她带动当地妇女从事香包刺绣产业,用指尖的技艺,一针一线绣出幸福生活,助力乡村振兴。她就是中国民间刺绣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米桥镇康绣坊就业工厂负责人白彩霞。
走进白彩霞家,只见数名绣娘聚拢在一起,大家在白彩霞的指点下,一边裁剪布料、搭配颜色、穿针引线、装点配饰,一边唠唠家常,一片欢声笑语。经过绣娘们一针一线手工缝制,一个个图案精美、淳朴典雅的香包就制作完成了。
“今年冬闲时间,我组织了150多名妇女在我这里做香包,一共做了15000多件,销售的也可以,我这大部分是订单销售,下来收入就是90多万元。”宁县米桥镇康绣坊就业工厂负责人白彩霞告诉记者。
葛翠儒是工厂的绣娘,农活闲暇之余她就穿针引线,精心绣制香包刺绣产品。就业工厂的这份工作让她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小香包成为带动她增收致富的“金荷包”。
葛翠儒说:“我跟白彩霞做(香包)有三十几年了,之前是在厂里做,以后老人年龄大了,我就拿回去抽空做,一边种地、伺候老人,忙了我就晚上抽空做,厂里定下大订单了我就一起来这里做,一年收入也好着,一万多元到两万元。”
随着农历蛇年春节的临近,白彩霞也比往常更显忙碌,她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创作蛇元素香包,并通过宣传推介,订单比往常增加不少。
“春节马上就到了,明年是蛇年,蛇在传统文化中,寓意是智慧、吉祥,聪明伶俐,我设计了几款蛇的样品,有立体(蛇)和香包挂件,做了1000多件,销售量很好。另外,我还接了些其他订单,带动这150多名绣娘加班加点地赶制这些订单。”白彩霞说。
为调动更多农村妇女参与刺绣制作,2024年5月,白彩霞在原有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康绣坊就业工厂,工厂按照“固定+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采取订单回收、按件计酬方式吸纳周边妇女从事香包刺绣产业,让她们的“手工技艺”转化成为“指尖经济”。工厂现有15名刺绣能手驻厂生产,月工资达2800元;600余名妇女分散居家生产,月均收入达1800元。为提高妇女们的制作技能,白彩霞还先后聘请制作能手、技能大师等开展技能培训,共培训妇女380人次。她不仅用勤劳与智慧书写着多彩的人生,更是用灵巧的双手带领着农村妇女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