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年 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路月明

每年春节,陇东大地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弄,瞬间奏响了热闹的序曲。每到春节,回家过年,只为与年迈的父母共度这一年中最温暖的时光。

父亲路笛先生已88岁高龄,作为陇东地区知名的作家和民俗文化专家,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可谈及过年习俗,他眼中依然闪烁出别样的光芒。

小年那天,父亲早早起床,就开始念叨起来:“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母亲也会早早准备好糖瓜。父亲告诉我,这糖瓜又甜又黏,是为了让灶王爷吃了,嘴甜些,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这小小的糖瓜,承载的是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简单质朴,却饱含深情。

扫尘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环节。父亲回忆过去的年,他说,那时候,家里虽然穷,但过年的仪式依然很隆重。虽然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五谷杂粮,只有过年才能吃一顿饺子,吃一顿臊子面,但那时候过年却很热闹。大人小孩都盼着过年,一到腊月二十三,全家老小齐上阵,把屋里屋外打扫得一尘不染,寓意着扫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春的吉祥。现在我们的生活好了,住进了高楼大厦,也吃上了山珍海味,但年却越过越淡。他边说,边拿起扫帚,颤颤巍巍地比划着,虽行动不如往昔利落,但那股认真劲儿丝毫未减。我接过扫帚,在父亲的注视下,用力清扫着每一个角落,仿佛也在清扫着心中的尘埃。

写春联、贴春联时,父亲更是兴致勃勃。他铺开红纸,研好墨,拿起毛笔,笔触游走间,一副副饱含祝福的春联跃然纸上。“蛟龙挥手岐黄故里喜事多,灵蛇报春周祖圣地春满园。”父亲一边书写,一边给我讲述春联的由来与寓意。他说春联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对新年的展望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贴春联时,我依照父亲的指导,小心翼翼地将春联贴正,看着那鲜艳的红色,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与活力。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父亲娓娓道来守岁的意义,他说:“今年是春节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的第一个春节,这是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也是人们对旧年的不舍与对新年的期许。”他还说:“这些年俗,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每一个习俗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和道理,你们一定要传承下去。”

春节的假期虽然短暂,但在这个春节里,父亲的讲述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之路。我深知,传承年俗文化,不仅是对过去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担当。我愿将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像接力棒一样,传递给下一代,让中华年俗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