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是一个充满红色记忆的地方。这里不仅有珍贵的革命遗迹,还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些都为正宁县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正宁县大力弘扬老区精神,协调推动县域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打破区域壁垒,优化空间布局,促进红色资源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正宁县现有红色革命遗址53处,普查登记文物保护点42处,认定文物保护单位25处,收藏红色革命文物180件/套。作为“革命老区”和“红色家园”,正宁县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曾是陕甘宁革命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脍炙人口的革命民歌《绣金匾》的诞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了宝贵的革命遗迹和精神财富。
“我们坚持‘科学保护、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的原则,统筹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更新性与日常性保护、本体与周边保护、单点与集群保护。按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标准,对关中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旧址等10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修缮加固,最大限度地保存革命文物的真实历史风貌。”正宁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杨晓敏表示。
正宁县注重史料整理与教育传承,持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讲好正宁红色故事,深入开展红色资源有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加快本土红色革命书籍、文献的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书籍。同时,还开设了“红色课堂”,发挥了红色党课资政育人的作用,增强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先后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正宁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等书籍12本,制作推送“正宁红色故事”小视频78个,推送分享正宁红色革命事件152期。
同时,正宁县坚持以红色文化为纽带,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形成“村庄变景区、民房变客房、田园变花园”的发展格局。在王录村等红色村庄,引入“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设施蔬菜大棚33个,配套开发传统拉板糖制作、正宁老豆腐体验等项目,吸引游客参与农事体验。打造了五顷塬乡甘木沟主题民宿、永正佛堂田园综合体,推广“十大碗”传统宴席和手工臊子面等特色美食,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农特产品,实现线上销售额超6.5万元。
据悉,2024年,正宁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92.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64亿元,红色旅游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3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正宁融媒 尤小龙 通讯员 石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