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教育专网结构图。(资料图)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王华 张庆宁)曾几何时,教室里的“老三样”——粉笔灰纷飞的黑板、翻到卷边的教材、吱呀作响的讲台,成就了无数学子的求知梦想,却也反映出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的春风轻拂董志塬的沟壑梁峁。如今,数字信号翻过山峁,AI算法潜入课堂,教材住进了云端数据库,校园内上演着现实版“变形记”。
借助“东数西算”的东风,庆阳教育以“整体性转型、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为总体思路,聚焦“扩优·提质·增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一幅“美好教育”的新图景正徐徐铺展,渐次清晰。
核心举措:一个平台通山海优质资源入陇来
走进华池县乔河初中的校园,阳光洒在智慧教室的玻璃上。这所曾因教学质量垫底面临撤并的乡村学校,如今却因教育数字化发展迎来新生。课堂上,老师戴奇景轻点屏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内的优质课程正在播放,画面里北京名师正带领孩子们赏析《千里江山图》。
这一转变,得益于市教育局构建的“数字教育天路”——覆盖全市所有学校的庆阳教育专网。
作为国家“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城市,庆阳市将教育数字化融入“中国算谷·智慧庆阳”城市品牌战略,建成全省首个与国省平台贯通的市级智慧教育平台,集成1500多件市级课程资源。同时,创新实施“三个课堂”项目,即“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实现优质资源普惠共享。
镇原县庙渠镇孙寨立尊小学的学生正在通过专递课堂上美术课。庆阳融媒记者 王华 摄
在镇原县庙渠镇孙寨立尊小学,孩子们正通过网线与上海的学生同步上课。校长刘小军表示:“专递课堂解决了我们师资短缺、教学能力薄弱和校际差距等问题,提升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
镇原县莲池小学,学生在创客教育课上学习程序编写知识,组装创意编程套件。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数字资源的流动,正在消弭城乡教育的鸿沟。据统计,两年间,全市134所乡村校点通过“专递课堂”接收市内外名师艺术、英语、STEM类优质课程4200多节。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环县一中教师姚志智发现,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逐渐跟不上新的教学需求,便在“名校网络课堂”搭上了成都七中“教育快车”。名校教师不仅定期分享高考命题趋势,还通过视频连线指导课堂设计。姚志智感慨:“现在备课就像开‘知识百宝箱’,每天都能学到新招数。”
镇原县庙渠小学老师正在通过专网给乡村教学点的学生上课。庆阳融媒记者 王华 摄
这种共享名校网络课堂的“借船出海”策略成效显著,2024年高考,环县一中“双一流”录取人数跃居全市第一,实现教育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正宁县山河初中语文学科教研组的老师们正在开展云端教研。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名师课堂”则聚焦教师能力提升。依托全市已建成的市县校三级在线教研网络(覆盖211个“优质学校 +”发展共同体、34个“优秀校长 +”成长共同体、32个名师工作室及45个学科教研中心所组建的网络教研室),陇原名师、市县骨干教师借助网络平台,聚焦教师能力提升,分学科、分年级开展在线示范教学、评课议课等活动,推动中小学教师常态化开展跨校、跨县、跨区域协作教研。
教学革命:人机共启新课堂 智慧重构优教学
时代之变,驱策着教育政策的顺应与调整。
近期,庆阳率先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市教育局推动教师使用人工智能辅助教育教学。全市超80%的中小学校已不同程度引入通用大模型及教育专属大模型,教与学的供给模态正经历革命性重塑。
华池县南梁希望小学的老师们正在进行数字化教学培训。庆阳融媒记者 王华 摄
在镇原县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一场数字化教育培训会正在进行。台上,北京专家讲解技术设备运行、Classin软件应用及相关大模型使用方法;台下,来自全县各中小学的老师听得聚精会神。
“这样的培训,我们一直在办,就是为了转变教师们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思想引领和师资保障。”镇原县信息技术教育中心主任王康介绍,事实上,该县已经把推进学校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实现“县中振兴”的关键举措,深化教育改革、培育发展教育领域新质生产力。
镇原县庙渠初级中学的老师们正在备课。庆阳融媒记者 王华 摄
走进镇原县庙渠初级中学,英语老师王淇正借助相关工具优化课件:“人工智能如同智慧助教,让我的备课效率提升了近30%。上周,我用哪吒数字人导入语法课,学生们眼睛都亮了。”
华池县列宁学校八年级学生正在使用学境平板上课。庆阳融媒记者 王华 摄
在华池县列宁学校,每个学生都配备了一台学境平板。地理课上,书本内容变成跃然眼前的立体画卷,指尖轻触,山川脉络、河流走向及各地气候特点尽收眼底。古诗学习中,学生可与李白共赏月光,感受其豪放洒脱;与杜甫同忧国事,体会“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沉痛心情。
华池县列宁学校八年级学生刘东淇正在操作学境平板。庆阳融媒记者 王华 摄
华池县列宁学校八年级学生刘东淇难掩激动地向记者展示平板上的学习记录:“以前看地图,那些线条和标注理解起来费劲,现在有了学境平板,地图直接变‘活’了。”
在北师大庆阳实验学校的“AI智慧教室”,摄像头无声记录着课堂细节。教师刘俊妮刚结束函数课,系统便自动生成了一份课堂分析报告:“学生讨论时间占28%,例题正确率91%,需强化三个典型错误。”报告不仅清晰呈现各项数据,更以波形图展示课堂节奏,助力教师精准“把脉开方”。
北师大庆阳实验学校高一12班的课堂分析报告。(资料图)
此外,学生答题数据会实时上传,系统会针对每个学生的薄弱点精准推送学习资料和练习题。刘俊妮笑着说:“以前只能通过批改作业大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现在可以精准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通过VR实训平台模拟拆解汽车驱动电机并进行操作考核。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的VR虚拟仿真实训室里,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汽车发动机拆装现场。该院智能工程系主任雷佳琦表示:“以前学生只能在书本上学习发动机原理和结构,现在有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学生可以直观观察发动机各部分,了解工作原理,掌握前沿技术,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治理变革:算力赋能强基座 教育治理焕新颜
作为庆阳教育数字基座的“神经中枢”,市教育局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承担着汇聚全市教育数据实时动态的重要职责,为教育决策提供精准且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建成全市各学校通用的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成为教育治理现代化背后的“智慧大脑”。
北师大庆阳实验学校借助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全方位赋能校园管理。从信息管理的高效整合,到资源调配的精准优化;从网上巡课的实时监督,到图书借阅的便捷服务;从智慧食堂的精细运营,到安全监控的无缝覆盖,一个个应用场景让校园管理变得井然有序、高效便捷。
镇原县第一中学学生正在使用智慧食堂系统打饭。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块,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等方面进行写实记录,建立个人成长档案。系统依据个人数据,自动生成综合评价报告,给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提供科学指导,让教育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
镇原县第一中学的智慧监控。庆阳融媒记者 俄少飞 摄
在庆阳市科教苑幼儿园,家长扫描幼儿的专属二维码,即可实时浏览幼儿专属的成长数字档案,包括课堂互动表现、学习成果、体能发展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生成个性化、可视化的综合成长评估报告。
“以前总担心错过孩子成长的重要时刻,现在好了,随时随地都能了解。而且这个报告不光告诉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状态,连以后怎么培养、往哪个方向努力都给出了建议,感觉心里特别踏实,科技的力量真是春风化雨。”科教苑幼儿园中班幼儿李乐童妈妈说。
过去,家长办理孩子入学手续需要拿着纸质申请表在多个部门单位跑签批,现在通过网络就可以实现申请、审核、录取、报名等,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家长不跑腿”。目前,全市已建成纵横贯通、协同服务的庆阳教育数字基座,教育领域90%以上的服务事项都能做到“一网通办”。
教育数字化新生态为提升庆阳教育质量塑造了新优势,2024年全市高考实现“进线高分”双突破,综合录取率超过95%,高中教学质量提升幅度全省第一。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华池县南梁希望小学学生正在上课。庆阳融媒记者 王华 摄
站在新的起点,庆阳教育人有着更宏大的愿景:让每所学校都成为智慧生长的沃土,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正如华池县南梁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在周记中写道:“智慧课堂让我们看到了山外的山,人外的人,也让我们相信,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