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讲文明树新风,红白喜事不再大操大办,省钱又省心,多亏了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说起移风易俗工作,耿湾乡桃树掌村村民们纷纷点赞。桃树掌村的变化,只是我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破除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培育文明新风,近日,我县积极引导群众摒弃旧俗、弘扬传统美德,着力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如今,文明之风正吹拂城乡,一幅“百姓富、生态美、人心齐”的美好画卷在环州大地徐徐铺展。
创新治理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耿湾乡郝东掌村“两委”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挨家挨户征求意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高额彩礼整治工作等要求,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
“自己定的规矩,就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如今在环县乡村大地,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践行村规民约,陈旧观念得到破除,文明意识得到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正悄然发生变化,大家共同守护着这一自治成果,为建设美丽幸福的村风贡献自己的力量。
紧密结合村情民情、村风民俗的村规民约正逐渐成为我县培育文明新风、推动基层治理的新载体,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百姓生活,为树立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奠定坚实基础。
我县各乡镇通过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多个议事机构,将乡风民俗好、民主管理好、邻里团结好等多项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编排了快板、小品等文艺作品,将文明新风吹入百姓家中。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33场次。各村均成立红白理事会,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婚丧嫁娶规格和流程,已实现全覆盖,累计承办各类红白事141场。同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务村情公开栏等处公开红白理事会账目;以车道镇安掌村为试点推行“三本账”,村委会每季度向村民公开账目,接受质询监督,让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监督者。此外,探索建立97家“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将家庭美德、文明行为等量化积分,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与主动性。
强化宣传乡风文明向上向善
“高额彩礼似猛虎,家庭负债直叫苦;本是良缘结连理,却因彩礼变了味……”在芦家湾乡王庄村,这首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广为流传,成为倡导文明新风的“流行曲”。从抵制高额彩礼到推行婚礼新办,从摒弃陈规陋习到弘扬时代新风,文明健康的理念已融入百姓生活,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风气之渐,往往积习日久。我县创新宣传方式,在破除陈规陋习同时,走出了一条群众喜闻乐见的“新路”。组织歌舞队、广场舞队等文艺队伍,通过文艺汇演等形式,以文化滋养文明土壤。道情皮影剧《看病》《养老》《相亲》移风易俗“三部曲”,小品《婆婆也是妈》《彩礼风波》等作品,在20个乡镇巡演,引发强烈共鸣;“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专题活动于今年5月份在环县各个乡镇同步开展,文明新婚的理念在广大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引导村民争做文明新风的自觉实践者和积极传播者,同时,在农村集市开展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主题宣传活动2轮次,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上万份,不断宣传新时代文明新风。
身边榜样引领文明风尚,看不见的乡风潜移默化地润入村民的心田。我县依托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示范户、美丽庭院等各类特色选树活动,积极挖掘培育村民身边的典型,选树并利用微信工作群、村广播等载体宣传典型300余例,在乡村营造出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特色活动文明新风活力迸发
“孝为百行之首”“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盛夏的傍晚,木钵镇关营村家风家训文化墙成为群众“网红打卡点”,展现出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乡村风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精神,我县聚焦典型引领、道德培育和阵地建设,协同推进家庭文明建设,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育家庭文明新风尚,涵养社会好风气。
我县广泛开展“我为文明家庭拍张照”文明实践、家风故事分享会等活动,通过文明家风大家评、谈、议、传、学等多个主题活动,引导引领广大家庭崇德向善、树立良好家风家教,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在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及村(社区)普遍建立家长学校,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等阵地,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指导工作。成功创办了省级家庭亲子阅读基地、省级家庭教育示范基地、省级巾帼志愿者“阳光站”,培育省级家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2名。同时,线上线下相结合,邀请各级家庭教育专家开展“家风润陇原·幸福千万家”家庭教育公益巡讲80余场次,覆盖学生及家长近2万人次,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与家长素养。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不断创新,不断深入,我县的养老理念和风气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厚葬薄养的陈规陋习得到了有效遏制。我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及创稳小院等渠道,通过征集80岁以上老人喜爱节目、餐饮习惯等,目前共收集近千名老人的心愿信息2千余条。同时各乡镇组织每季度开展一次居家养老服务、走访慰问和“敬老爱老”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老年人参与文化艺术、体育健身活动,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切切实实做到了让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如今,全县百姓从观念到习惯,从文明素养到精神面貌,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文明新风正在潜移默化融入群众生活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成为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浸润环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