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红色庆阳】革命先驱王孝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问苍天!何不行方便?驭飞云,驾慧船,搬我直到日月边。取来烈火千万炬,这黑暗世界,化作尘烟。出铁笼,看满腔热血,洒遍地北天南。一夕风波路三千,把家园骨肉齐抛闪。自古英雄多患难,岂徒我今然!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尚有一兄三弟,足供欢颜。儿去也,莫牵连!”

这首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的“绝命词”的作者就是庆阳籍革命先驱、甘肃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邠宁支部的创建人王孝锡。

王孝锡,字遂五,1903年出生于甘肃省宁县太昌镇西壕村一个中医世家。自幼受严父慈母陶染,外柔内刚,志存高远。1924年考入国立西北大学,受刘含初、魏野畴等共产党人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1925年5月,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王孝锡积极投入反对陕西军阀吴新田黑暗统治和声援“五卅”运动的斗争,经受了考验与锻炼。1925年6月,经吕佑乾等人介绍,王孝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为了恢复中共甘肃特别支部的工作,在冯玉祥部工作的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刘伯坚、邓小平借国民党西北政治委员会决定派人整顿甘肃党务之机,推荐王孝锡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和西北政治部委员会特派甘肃省党部党务委员的身份与胡廷珍、保至善、马凌山等共产党员一起,前往兰州开展工作。同时,秘密组织开展党的活动。

王孝锡在兰州进行了卓有成效地工作,担任国民党甘肃省党部青年部部长、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组织部长、甘肃督办公署政治部主任、甘肃政治委员会会长等职。他和其他同志一起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和进步思想,与国民党右派势力进行斗争。壮大共产党队伍,成立了兰州“青年社”,并任社长。“青年社”革命活动十分活跃,创办了《妇女之声》,把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民主革命斗争推向高潮。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王孝锡被迫离开兰州,8月,回到家乡宁县太昌。在太昌镇,王孝锡同先后回到太昌的宁县籍共产党员王晓时、王之经、任鼎昌,秘密建立了农村党支部——中共邠宁支部,王孝锡任支部书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省的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邠宁支部成立不久,经中共陕西省委批准,王孝锡在太昌又建立了中共太昌临时区委,下辖宁县、泾河川、长武3个支部,共有党员25人,这是宁县第一个横跨陕甘两省的党的临时区委组织。中国共产党邠宁支部和太昌区委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在陕甘地区得到有效传播。

中共邠宁支部旧址。(资料图)

中共邠宁支部和太昌区委建立后,有组织地开展了各种革命活动。他们开办青年“读书会”,利用太昌固定的集日将和盛、焦村、新庄等地进步青年组织起来学习《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宣传革命道理。与此同时,王孝锡重建了1925年解散的“青年社”,吸收一批进步青年壮大社团组织,提出了该社“学习马列主义学说、宣传工农群众、进行武装暴动、组织工农革命军、夺取政权”的任务。在王孝锡的影响下,“读书会”和“青年社”30多名会员中,有10多名先进分子后来发展为中共党员。

太昌小学校长杨蕃昌顽固守旧,不学无术,还贪污学费,王孝锡召开支部会议,组织学生掀起“驱杨运动”,提出“打倒烂脏校长杨蕃昌”的口号,发动学生揭露杨蕃昌的丑行,并把杨蕃昌赶下台。索呈祥是一个贪官污吏,他在任宁县县长期间,向农民任意摊派捐税、粮款,农民负担不断加重。为了彻底清除贪官污吏对百姓的危害,邠宁支部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组织进步青年与进步士绅,深入宁县四乡调查索呈祥的劣迹罪证,编成材料,向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告发。在群众斗争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将索呈祥撤职查办。

为了了解农村社会状况,王孝锡以行医为掩护,在宁县、长武、泾川、正宁、庆阳、合水、镇原等地进行社会调查。在他所写的《农村阶级分析》《宁(县)长(武)一带现象概论》《解决中国问题的草案》等报告中,分析了庆阳等地农村社会各阶级的状况,认为在广大农村地区的自耕农、半自耕农、佃户和雇工是革命的力量。指出:“只有农民最激烈的阶级斗争,才能够消灭民众敌人的经济、政治上的权利,完成土地革命,真正实行革命的变革制度,组织农村中的农民代表会议政权,建立全国苏维埃政府。”号召共产党员们同被压迫的民众团结起来,与万恶的社会和地主作斗争。在革命处于低潮、不少共产党人苦闷彷徨,甚至背叛革命的重要时期,王孝锡从农村调查中找到了革命最雄厚的力量,坚定了革命到底的信心。他认为“处于低潮时期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有着十分深厚的社会基础,只要正确领导,革命高潮一定会来到”,并且明确指出:“只有用民众式的阶级斗争的方法,才能实行土地革命,才能真正地实行革命的变革制度。”

1928年春节过后,按照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中共邠宁支部派任鼎昌、王之经分别去平凉和中山学院开展工作;1928年5月6日凌晨,共产党员许才升、吕佑乾在陕西领导了旬邑暴动。王孝锡领导邠宁支部的同志积极参加旬邑暴动,并担任旬邑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委员,王晓时被任命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路军政委。旬邑暴动后,王孝锡到彬县百子沟煤矿组织和发动工人暴动,准备建立第一路军。旬邑暴动惊动了国民党当局,一面派旬邑民团围攻起义队伍,一面分化瓦解起义队伍,导致暴动最终失败,许才升、吕佑乾等7名暴动领导人被活埋。

失败和挫折并没有使王孝锡屈服,他从旬邑暴动中看到了农村蕴藏的巨大的革命力量,决心不惜牺牲自己,为广大工农谋解放,为死难战友洗血仇。他在《吊故友七人》等4首诗中,赞扬党的“八七会议”以后出现的“议案一决凛冰霜,红军奋臂赴杀场,贪官污吏尽丧胆,绅豪地主如亡羊”的革命形势,表示了“挽救工农登仙阶,努力实现苏维埃,生平浩气终难泯,革命史上第一页”的坚强决心,发出了“追荐惟有眼中血”的铮铮誓言。

王孝锡在宁县的革命活动,引起反动当局的不安。11月26日,国民党陕甘青“剿匪”总司令部派法官杨天枢潜往宁县,勾结宁县县长效维国,乘王孝锡不备,将其逮捕。面对凶残的敌人,王孝锡大义凛然,从容不迫。众多乡亲闻讯赶来送别时,王孝锡挥笔在一家面馆的墙壁上写下了诗二首:“慷慨歌太平,从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头”“书剑漂流二十年,国事无端尚依然。革命未成身先捕,普罗自在人世间。”

王孝锡被捕后被押送至兰州。在狱中,国民党军警多次对他严刑审讯,企图从他口中得到共产党的机密,但王孝锡始终坚贞不屈。对于王孝锡的表现,国民党甘肃当局向其中央执行委员会汇报说“近在宁县捕获在甘共匪首领一名……绝无悔改之心”。12月30日,王孝锡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杀害于兰州安定门外萧家坪城隍庙(今西北民大西侧山坡上),年仅25岁。

王孝锡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了民族解放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以“革命未成身先捕,‘普罗’自在人世间”的激烈情怀,写就了自己悲怆而又壮丽的人生,在陕甘这块红色热土上率先播撒革命火种,点亮了大西北,照亮了全中国。他那种“任何力量,不能移我之心;任何力量,不堪动我之情。我的主义,驱使我不能一刻留停;我的责任,策励我不能一刻安寝。一腔热血要浇遍地球西东”的耿耿丹心和铮铮铁骨,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和思想之魂,永远光耀千秋,垂范后世。


编辑:吴树权责任编辑:吴树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