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庆阳的黄土塬上,远眺沟壑间升腾的晨雾,仿佛听见犁铧翻动大地的心跳。风过处,刺槐林簌簌低语,诉说着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传说。我知道,我的生命早已与这方水土血脉相连。在这里,我愿“向上生长,向下扎根”,用一生的坚守诠释对黄土地的热爱。
庆阳是一本厚重的书。指尖轻触窑洞斑驳的墙面,时间的包浆便从掌心传来。广袤黄土地,满载华夏文明最初的印记——周先祖不窋“教民稼穑”,翻开了农耕文明的序章。仰望烽火台的残垣,耳畔依稀回响着金戈铁马。它们如黄土塬上最沉默的沙粒,一粒一粒,垒就了千年农耕文明的史诗;又似一粒粒种子,深埋心底,随年岁渐长,生根发芽。
儿时,常驻足塬上远眺,每道沟壑都刻着童年的故事。秋收的打谷场最是喧腾,连枷起落,麦粒如金雨纷飞,孩子们在草垛间追逐。捧起一把新麦,看阳光在饱满的颗粒上跳跃,是黄土对辛劳者最慷慨的馈赠。冬日雪后,梯田的线条如大地的指纹,安静勾勒着来年的期许。这片土地以五谷养育我的身体,更以千年的文明滋养我的魂魄。
岁月流转,当我也成为这片土地的耕耘者,才真切懂得黄土塬馈赠的分量。站上三尺讲台,望见孩子们纯真的眼眸,便知这里是我播种希望的原野。曾让他们描绘心中的庆阳:有人说,是奶奶窑洞里飘散的黄酒香,是父亲果园里红透的苹果;有人说,是母亲剪纸上灵动的飞鸟走兽,是灯影里爷爷手中翻飞的皮影;还有人说,是童年的乐园,是年节时窗棂上那一抹喜庆的窗花红。看着欢乐的笑脸,听着质朴的诉说,我仿佛触到了黄土高原跳动的未来——这些浸润泥土清芬的梦想,终将在新时代的春风里粲然绽放。
人生如歌,岁月如穗。在这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我愿做一把接力的火炬,点亮孩子们拥抱梦想的翅膀;我愿做一方稳固的基石,将先辈的智慧传递给年轻的生命。当琅琅书声回荡在塬上,那便是我——一个教师最深的幸福,也是我对生养之地最炽热的告白。
每个清晨,推开教室门,粉笔落在黑板上的沙沙声,是我与土地最亲密的私语。转身,望见那一张张微微仰起的脸庞,眼中闪动着光芒,如幼苗渴慕阳光。粉笔灰在光柱里浮沉,恍若振翅欲飞的蒲公英——他们有的去了远方,有的飞向更辽阔的天空。但我知道,他们的根,深扎在这片黄土里。
办公桌上,那本红色封皮的党章泛着温润的光泽,恰似当年入党宣誓时跳动的烛焰。倏然忆起,站在鲜红党旗下举起右拳的庄严时刻。时光荏苒,誓言犹在心底回响,如同这深厚的黄土塬,看似贫瘠,却能在干涸皲裂的焦土中,迸发出最顽强的生机。这就是我熟悉又挚爱的故土。黄土不言,却懂得孩子们的心事。
批完最后一本作业,揉揉酸涩的眼,望向窗外,才惊觉已是深夜。月光如水,流淌在空寂的街道。远处的路灯在夜色里明明灭灭。偶尔有车卷着风声呼啸而过。此刻,一股暖流自心底涌起,如春日的马莲河水漫过河床,温暖、蓬勃,充盈而喧腾。
人的生命有限,精神的长河不息。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我愿以赤子之心,以粉笔勾勒山河的辽阔,以教案抒写时代的回声。当塬上的风再次掠过窗前,当后山坡的紫薇花再度灼灼,我仿佛看见无数青葱的笑脸在阳光下恣意飞扬。他们必将长成这片土地最丰盈、最期待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