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池县城壕镇庄科村,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整齐排列,勾勒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图景。这里,食用菌产业正蓬勃发展,成为带动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记者走进甘肃省食膳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平菇种植基地,大棚内菌棒整齐摆放,一朵朵圆润厚实的平菇簇拥生长,散发着清新的菌香。
甘肃省食膳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梁启文:“今年主要种植的是平菇,我们在之前的基础上做了品种优化,高峰期的时候我们一天能生产3000多筐。”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实实在在地让当地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城壕镇庄科村形成“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的双增收模式,群众不仅能在基地从事采收、分拣工作,每月都有稳定收入,自家土地流转后,每年还能获得一笔固定租金。
城壕镇庄科村村民王春妮:“这个大棚建成以后我就在这边打工,我的地也流转出去了,一亩地五百块钱,有八亩多地,打工加流转土地,一年下来能挣四五万块钱,又能照顾家也能挣钱,我觉得还挺好的。”
凭借菌盖厚实、菌柄脆嫩的优良品质,食膳源公司产出的平菇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每天清晨,满载新鲜平菇的货车从基地出发,沿着高速干线疾驰,将这份来自华池的“鲜味送往西安、武汉、重庆等城市的大型批发市场,最快当天就能端上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甘肃省食膳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梁启文:“我们今年预计生产菌棒120万棒,基本上能够达到六百万斤的产量,预计从生产到结束,平均一斤价格在两块钱往上,这样一来,一年下来纯利润基本上就在五百万元左右。”
华池县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并非止步于平菇的规模化种植,而是以此为强劲支点,持续撬动产业升级的杠杆,向着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大步迈进。近年来,当地政府立足资源禀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逐步构建起百花齐放的食用菌产业格局。
华池县蔬菜产业办公室主任 正高级农艺师李晓莉:“今年全县的食用菌产业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由以前的三个乡镇拓展到了今年的12个乡镇。栽培的种类也不断地丰富,由以前的香菇、木耳、平菇,发展到今年的灵芝、草菇、羊肚菌、华子菇,下一步,我们要引导更多的群众积极地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来,争取全年的食用菌产量达到两万吨以上。”
小小平菇,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华池县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食用菌产业版图的不断扩大和升级,华池县正以“菇”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让“菌香”飘向更广阔的天地,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华池融媒体记者:李宇晶 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