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南力)在陇东黄土高原的怀抱中,宁县和盛镇杨庄村宛如一颗镶嵌在蒲河之畔的璀璨明珠。这座村落西枕碧波荡漾的蒲河,东傍贯通南北的244国道,青兰高速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自北向南穿境而过,赋予这片土地无限生机与活力。
这里,基层党组织如同坚强的战斗堡垒,凝聚起全体村民的智慧与力量,以文明为底色,以发展为画笔,精心勾勒出一幅“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新图景。2023年,杨庄村凭借卓越的发展成就,荣获“省级文明村”称号,并成功入选“乡村振兴示范村”,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面旗帜,为新时代农村发展树立了典范。
乡愁记忆激发振兴活力
乡愁是游子心中不灭的灯火,更是凝聚乡村振兴的精神纽带。在杨庄村,这份绵延的情感记忆正化作推动村庄发展的蓬勃动力。应村民们对故土的深切眷恋与精神文化需求,一座承载着岁月印记的村史记忆馆拔地而起,全景式展现了村庄的自然风貌变迁、历史沿革脉络,以及在文化教育、政治经济、建设发展等领域的生动实践。当村民们驻足其间,在今昔对比中,既能触摸到家乡的厚重历史,又能见证时代发展的铿锵步伐。
2016年,杨庄村乡贤文化研究协会成立,协会成员怀揣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公开征集、走街串巷深入走访,不辞辛劳地挖掘、整理散落在时光里的村庄故事。历经三载春秋的精心打磨,凝聚着无数心血的《杨庄村志》终于在2020年6月正式付梓。这部记录着村庄前世今生的志书,不仅成为镌刻集体记忆的载体,更唤醒了村民们内心深处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让乡村振兴之路更添文化温度与精神力量。
基层善治涵养文明乡风
在杨庄村,基层治理与文明乡风的交响乐章正激昂奏响。通过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以“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的民主治理理念为基石,对《村规民约》进行全面修订,同时制定婚丧事宜新办简办的标准化规范。村里匠心打造的文明礼仪大厅,成为移风易俗的实践阵地——党员干部以身作则,乡贤与模范带头示范,推动婚丧从简,抵制高额彩礼之风;组织开展文明交通劝导、绿色祭扫等活动,以点滴行动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浸润每一寸土地。
榜样力量如春风化雨。杨庄村精心挖掘、培育身边典型,评选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以及“最美志愿者”“好媳妇”等5位先进人物,4户家庭荣获“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荣誉称号。依托“乡村微讲堂”“道德讲堂”等载体,讲述凡人善举,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在村内蔚然成风。
文明实践汇聚精神力量
在杨庄村,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滋养着乡村振兴的精神沃土。2019年,一座融合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与健身休闲等多元功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拔地而起,成为凝聚民心、传播思想、弘扬新风的精神家园。这里不仅是政策理论的宣讲台,更是文化传承的大舞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效能在这里持续释放。
依托文明实践阵地,一支由党员先锋、德高乡贤、青春力量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他们步履不停,将党的创新理论送进田间地头,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关怀,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在人居环境整治一线挥洒汗水,于移风易俗进程中积极倡导新风尚。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村里创新推出“道德红黑榜”与“文明积分超市”,将文明行为量化成可兑换的积分奖励,让崇德向善既看得见荣誉,更摸得着实惠。
如今,这支志愿服务队伍已发展至446人,成为村庄建设的重要力量。近两年来,他们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足迹遍布村庄每个角落,文明实践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温暖风景。
书香沁润点亮美好生活
在杨庄村,书香文化如同涓涓细流,浸润着村民的精神家园,点亮了乡村的美好生活。自1994年起,村民杨巨成率先倡导,众多乡亲积极响应,自发成立“杨家书屋”。历经多年发展,如今的农家书屋已藏有各类图书2580册,成为村民汲取知识养分的宝库。浓厚的文化氛围孕育出一批优秀的乡土人才,农民作家索新存,以及赵元勃、索悦林等文学爱好者笔耕不辍,王兴钧、赵志进等书画能手挥毫泼墨,共同描绘出乡村文化繁荣的生动图景。
村民们自发组建自乐班、舞蹈队、书画协会等文化团体,每逢节假日和农闲时节,广场舞比赛活力四射,秦腔演唱韵味悠长,书画展览墨香四溢,各类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特别是创新开展的20余场“文化进万家”文明实践活动,在欢快的歌舞与悠扬的唱腔里,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般“飞入寻常百姓家”,文明道德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让乡村既有了“文化味”,更添了“文明风”。
文明创建,久久为功。宁县和盛镇杨庄村在乡村振兴的广阔画卷上,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杨庄村将继续深耕文明沃土,不断厚植幸福底色,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让文明之花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让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