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东报数字报

  • 掌中庆阳客户端

首页 > 县区  > 正宁
正宁县 移风易俗小切口 文明乡风大变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庆阳网讯(通讯员 唐小娟)近年来,正宁县将推进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制度创新、典型示范和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遏制大操大办、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蔚然成风。

在永正镇上官庄村,村民老荔为儿子操办婚礼时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将宴席控制在20桌以内。这场节俭而不失热闹的婚礼在当地引发热议,村民李喜怀说:“过去大家碍于面子互相攀比,现在有了标准,大操大办反而成了丢脸的事。”

这种转变正是正宁县推进移风易俗的生动实践。

日前,永和镇赵氏家族祠堂内,“省级文明家庭”代表彭亚妮正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向青年男女讲述“孝老爱亲”的家风故事。这种教育方式,让传统美德焕发新生机,截至目前,正宁县已建成4个家风家训示范基地,开展主题宣讲60余场(次),征集优秀家风故事120多个。

“以前说媒要收茶水费,现在我们签了承诺书。”在正宁县某婚介所,婚姻介绍人段玉琴向笔者展示了县婚介管理协会的从业手册。这个由县上成立的婚介管理协会,已备案登记媒人48人,发展乡镇服务点10处,累计促成低彩礼婚配120多对。

榆林子中巷村以丧事简办为切入点,着力破除陈规陋习。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创新文明积分管理体系等措施,严格规范丧事流程、精简仪式规模,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同时,坚持举办“重阳敬老宴”,大力弘扬“厚养薄葬”理念,让孝老敬亲观念深入人心。

“以前村里办丧事,讲究大操大办,不仅浪费钱财,还让家属身心疲惫。现在有了红白理事会的约束,丧事简单又庄重,大家都轻松。”中巷村村民张会军说。

“党员干部必须带头签订承诺书,婚丧事宜要提前报备。”在正宁县纪委监委会议室,工作人员正在审核党员干部的婚事备案。正宁县通过建立“述廉+评议”机制,要求全县2.1万名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形成“头雁效应”。

“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落细、入脑入心,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正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小林表示,正宁县将持续深化移风易俗“督导-整改-巩固”长效机制,推动文明新风从“面子”向“里子”深化,让移风易俗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


编辑:边凯责任编辑:边凯
相关稿件